1936年12月12日,为了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国难与个人窘迫之际,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位将领向蒋介石“哭谏”抗日失败,直接导致蒋介石被军事监禁。最终西安事变最终和平解决,时局得以扭转,十年内战的局面基本结束,国共联合抗日。
对于蒋介石来说,“西安事变”几乎就是他一辈子的梦魇。作为堂堂一国统帅的他,竟然被两个下级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武力“逼宫”,软禁了10多天。绝望中的蒋介石,甚至已经做好了最坏打算,写下了3封遗书,分别致妻子宋美龄、儿子蒋经国和蒋纬国以及全国国民。
1936年12月12日,为了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国难与个人窘迫之际,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位将领向蒋介石“哭谏”抗日失败,直接导致蒋介石被军事监禁。最终西安事变最终和平解决,时局得以扭转,十年内战的局面基本结束,国共联合抗日。
对于蒋介石来说,“西安事变”几乎就是他一辈子的梦魇。作为堂堂一国统帅的他,竟然被两个下级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武力“逼宫”,软禁了10多天。绝望中的蒋介石,甚至已经做好了最坏打算,写下了3封遗书,分别致妻子宋美龄、儿子蒋经国和蒋纬国以及全国国民。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当时任职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当时任职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于1936年12月12日。
在西安发动的直接军事监禁事件,扣留了当时任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中正。
目的是“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西安事变最终以蒋中正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导致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而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它是中国社会矛盾变化的转折点,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中国提前与日本进入战争状态。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当时任职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当时任职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发动的直接军事监禁事件,扣留了当时任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中正,目的是“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西安事变最终以蒋中正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导致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而和平解决。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的军事监禁蒋介石的事件。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第二次国共合作而和平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