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认为在八九十年代,重庆市不管是经济或者文化,又或是政治等中心还是在渝中区。渝中半岛,历来就是重庆的中心。只要问问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人,“渝中区情结”在整个重庆范围内的影响有多大?你就会略知一二了。大多数人老重庆人都会回答你:“宁在解放碑有一张床,不愿在各个区有一栋房”。这就是老一辈重庆人留给我们,当时人们描述重庆主城区的最深烙印!还有什么“宁当一分钱老板,不当一百元丘二”的名言!说明当时人们就已经有了自主创的积极意识。
那时的人们最爱去的地方就是渝中区,解放碑!要想打望(重庆言子意指去看漂亮的事物,如美女。。)还得去解放碑,才能饱眼福。漂亮的女孩,姑娘们只要一有新衣服,或新打扮绝对会第一时间展示在解放碑街头。所以称它为重庆的流行时尚中心也不为过。特别是重庆的所有名牌商场,高档宾馆云集也能凸显渝中半岛的经济地位。
再加上重庆的最高领导(市委市政府)从解放伊始,也常年在渝中半岛扎根办公,更是在政治地位上体现了渝中区不可动摇的的龙头区位优势!
到最后二十世纪末期,二十一世纪初期其它各区,随着内外人口的剧增,渝中半岛的人均容积,压力过大才逐步发展起来的,各个区的商圈经济!不过确如其他回答所说现在各个区的中心,也都发展的相当不错。大有赶超或取代渝中区作为重庆经济、文化、政治中心之势,这说明重庆的发展迅速,现在的重庆人就很少有老一辈重庆人,的那种•口头禅了,严重的区位优势也不那么明显了,整个重庆呈百花齐放,各领风骚的态势。令我辈值得欣慰。
补充一下,在更早的解放前,那时的重庆市中心在通远门以内。意指以通远门为界限,出了通远门包括型现在的观音岩、两路口,上清寺。还有各大商圈那都是种着庄稼的农田或者乱坟岗。出七星岗通远门叫下乡,进通远门叫进城。可以看到经过几十年风雨沧桑重庆的发展变化之大之迅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