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源性心脏病不应该吃什么

2025-05-10 00:29:43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肺源性心脏病
主要由于支气管、肺组织或动脉及其分支的原发病变引起的肺动脉高压导致的心脏病,称为肺源性心脏病。
一、 疾病症状:从原发病的发生到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短者数年,长者数十年,多数为10年左右。由于病程教长,病理生理变化较大,临床表现可有显著不同。
肺 、心功能代偿期 主要表现为原发病的症状,患者常有慢性咳嗽、咳痰和喘息,劳动时有呼气性呼吸困难或胸闷心悸。体检多有肺气肿的体征,常可听到干、湿啰音。如有明显的剑突下心尖冲动、心前区抬举性冲动以及三尖瓣区收缩期杂音,提示右心室已经肥大。
肺、心功能失代偿期
呼吸衰竭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诱因,患者发绀明显,呼吸困难加重,常有头痛,夜间为甚,严重时可出现嗜睡、昏迷、抽搐等肺性脑病表现。
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往往发生在呼吸衰竭的基础上,以右心衰竭为主。患者表现为气急、发绀、心悸、尿少、上腹涨满。体检可见静脉怒张、剑突下有明显心尖冲动,心率加快,可有房颤或室性期前收缩,三尖瓣区有收缩期杂音,肝大疼痛,肝颈反流征阳性,下肢呈凹陷性水肿。
二、 常用药机制及不良反应
控制感染:常用抗微生物药物包括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头孢类及喹诺酮类。
青霉素类:机制: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产生抗菌作用。
不良反应:①过敏反应:青霉素毒性虽低,但过敏反应常见,在各种药物中居首位。严重过敏反应为过敏性休克(Ⅰ型变态反应),发生率为0.004%~0.04%,其病死率可达10%。血清病型反应(Ⅲ型变态反应)亦非少见。其他过敏反应尚有溶血性贫血(Ⅱ型变态反应)、药疹、接触性皮炎、间质性肾炎、哮喘发作等。
②毒性反应:青霉素肌注区可发生周围神经炎。大剂量青霉素可引起肌肉阵挛、抽搐、昏迷等反应(青霉素脑病)。偶可引起致精神病发作。应用普鲁卡因青霉素后个别患者可出现焦虑、发热、呼吸急促、高血压、心律快、抽搐、昏迷等。
③静脉给予大量青霉素钾时可发生高钾血症或钾中毒反应。青霉素钠大剂量给予后,尤其是对肾功能减退或心功能不全患者,可造成高钠血症。
④二重感染:青霉素治疗期间可出现耐青霉素金葡菌、革。兰阴性杆菌或白念珠菌感染。念珠菌过度繁殖可使舌苔呈棕色甚至黑色。
头孢类:机制:
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腹泻和腹部不适等胃肠道反应,皮疹、药物热等。
祛痰药:沐舒坦:不良反应:过敏反应极少出现,主要为皮疹,极少出现严重的急性过
敏反应。
镇咳药:
可待因:机制:能直接抑制延脑的咳嗽中枢,止咳作用迅速而强大,疗效可靠, 为目前临床最常用的镇咳药之一,也是一个标准镇咳药,兼有镇痛作用。
不良反应:①偶有眩晕、恶心、呕吐及便秘等,过量易产生中枢兴奋症状,烦躁不安。
②抑制支气管腺体分泌,使痰液粘稠,不易咳出,痰多者禁用。
③对支气管平滑肌有轻度收缩作用,故呼吸不畅者慎用。
④连续应用可产生耐药性和成瘾性,应控制使用。
邦备
平喘药:
(1)
三、 护理问题
1.活动无耐力 与缺氧和/或二氧化碳蓄积有关。
2.呼吸道自净能力低下 因全身状况差,咳嗽无力,且痰多、粘稠、不易咳出,引起排痰困难、呼吸急促,患者常有痰鸣音。清理呼吸道低效加重缺氧及二氧化碳蓄积。
3.感染 着凉、疲劳是感染的诱因,而感染易导致慢性支气管炎的急性发作、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的发生。感染发生时体温升高、痰量增加、呼吸困难加剧、血白细胞计数增高。
4.体液过多或不足 缺氧和心排出量减少,可引起排尿减少,导致体液过多,表现为下肢或全身浮肿;而体液摄入不足、呼吸急促、利尿过度,使体液丢失过多,造成体液不足。体液过多或不足均使病情加重。
5.潜在并发症 肺性脑病、消化道出血。
四、 护理措施
一般护理
1.休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卧室内空气保持新鲜,每日定时通风,每次15~30分钟,并注意保暖,重症患者要卧床休息,以后循序渐进,进行适宜的活动。同时对患者进行必要的解释和鼓励,解除其紧张心理和顾虑,使之积极配合治疗并得到充分休息。
2.病情观察 了解咳嗽、咳痰、喘息症状的变化,仔细观察口唇发绀、呼吸困难情况,注意有无意识障碍、嗜睡、头痛等神经精神症状,有无球结膜水肿、皮肤出血点、淤斑、下肢浮肿、黑便;关注出入量尤其是尿量、血气分析、电解质等检查结果。有心力衰竭者应了解其心率、心律、下肢浮肿的变化和盐摄入情况。
3.饮食与营养支持 戒烟、酒,由于食欲、消耗大,患者常处于负氮平衡状态,全身营养状况差,应给予清淡、易消化、高热量、高蛋白质、富含维生素的饮食。有心力衰竭时应适当限盐,但在大量出汗、应用排钠利尿剂时,注意补充盐分,以防低钠、低渗。多进食高纤维性食物,若没有心力衰竭,应鼓励患者饮水(每日2000~3000ml),以利于湿化、排出痰液、防止便秘。
4.痰液清除 意识清晰患者应经常变换体位,鼓励其用力咳嗽以利排痰;久病体弱、无力咳痰者,以手自下而上、有外向内轻拍患者背部协助排痰;对神志不清患者,可取半卧位以多侧孔鼻导管经鼻腔送入咽喉部刺激咳嗽并吸痰;如通气严重不足、昏迷、咳嗽反射迟钝,且痰多、粘稠,未能咳出,阻塞呼吸道者,应及时建立人工气道,经气管导管定时吸痰。大量分泌物阻塞支气管而不易吸出者,可经纤维支气管镜冲洗、吸出分泌物。
5.氧疗 氧疗期间应注意:(1)保持气道通畅;(2)监测并维持恒定的吸入氧浓度及流量;(3)观察发绀及意识状态变化;(4)及时、准确采集动脉血做血气分析。
6.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准确记录出入量,按时完成补液计划,对于心力衰竭患者要控制单位时间的进液量,以防加重心脏负担。注意尿比重、电解质和血气变化。
辅助呼吸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患者经积极治疗后仍血氧分压小于6.7kPa(50mmHg),二氧化碳分压大于7.3kPa(55mmHg)时,应考虑建立人工气道并用机械通气辅助呼吸。辅助呼吸时密切注意患者神态,呼吸频率、节律,血压,脉搏;观察呼吸机及各种监测仪器的工作状态和报警装置,及时记录各种参数;加强呼吸道湿化,及时吸引出气道内分泌物。对所有机械通气的患者,无论其意识清醒与否,均应受到尊重,应了解起心理变化,缓解其焦虑、恐惧的心情。
并发症防护
安眠、镇静药物可诱发或加重肺性脑病,应慎用;肺性脑病、呼吸衰竭、电解质紊乱均可表现为烦躁不安、头痛,出现神经精神症状时要有保护措施,以防患者坠床。
健康教育
鼓励患者坚持.鼓励患者戒烟。
注意保暖,及时添、减衣服,以防感冒。
教会患者体位引流、咳嗽、咳痰的方法。
鼓励患者适当进行活动。
教会患者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
鼓励患者少食多餐,多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饮食,并适量饮水。
教会患者自我监测心、肺功能变化。
进行心理辅导,鼓励患者多接触社会,减轻压力,缓解焦虑。
向患者和家属传授有关医疗设备(如雾化器、吸入器、给氧装置等)的使用、清洁、维护知识。
五.并发症评估
肺性脑病。因呼吸功能不全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而引起的神经精神综合征,是最严重的并发症,病死率高达50%。轻型患者头痛、神志恍惚、淡漠、嗜睡或兴奋;中型出现半昏迷、谵忘、躁动、肌肉抽搐或语无伦次,对各种反应迟钝;重型患者呈昏迷状态或出现癫痫样抽搐,生理反射消失,病理反射阳性。血气分析二氧化碳分压显著增高,常达9.3kPa(70mmHg)以上,pH值多在7.25以下。
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可达70%~90%。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二氧化碳蓄积,多有呼吸性酸中毒;如感染严、缺氧十分显著,可在呼吸性酸中毒的基础上并发代谢性酸中毒;有低钾、低氯时常伴代谢性碱中毒;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用机械通气是,如通气过度,可造成呼吸性碱中毒。
心律失常由缺氧、电解质紊乱、酸中毒等引起,各种心律失常均可出现。
休克可以是感染性的,也可以是心源性或失血性的,一旦发生,组织缺氧更加严重。
上消化道出血是死亡率最高的并发症,胃肠黏膜可有糜烂、坏死及溃疡。临床表现为呕血、黑便。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主要由缺氧及酸中毒所致,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晚期并发症。
功能性肾功能衰竭。
六.病情危重变化时的应急处理

回答2:

要让他多吃一些保护性食品。如洋葱、大蒜、紫花、香菇、紫菜等。研究人员发现大蒜和洋葱含有精油,这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成份。 http://hi.baidu.com/lhknahbd/blog/item/0224f98a7e48b0aac9eaf4d1.html
看看这个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