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
[俄]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
会有一天,飞雪落满了道路,盖白了倾斜的屋檐,
我正想出门松松脚——是你,突然站在门前。
你独自一人,穿着秋大衣,没戴帽子,也没穿长筒靴,
你抑制着内心的激动,嘴里咀嚼着潮湿的雪。
树木和栅栏,消逝在远远的迷雾中,
你一个人披着雪,站在角落里一动不动。
雪水从头巾上流下,滚向袖口缓慢地滴落,
点点晶莹的雪粉,在你那秀发上闪烁。
那一绺秀发的柔光,映亮了:你的面庞,
你的头巾和身躯,还有这件薄薄的棉衣裳。
雪在睫毛上溶化了,你的眼里充满忧郁,
你的整个身形匀称和谐,仿佛是一块整玉雕琢。
这好像是我那被带走的心灵,
好像被镀锑的钢刀深深地划下了血痕。
你那美丽的面容,将在我的心中永驻,
因此,我不再过问人世间的残酷。
啊,陶醉于这些回忆,只觉得这雪夜重影闪闪,
在我们两人的中间,我划不开分界线。
当我们已经离去人世,那些年的事犹自遭人诽谤,
没有人会去寻问:
我们是谁,又来自何方?
扩展资料:
1、帕斯捷尔纳克是一个在主流意识形态之下坚持个性写作的作家,其精神的独立性首先表现在创作的主题上。早在20世纪20年代,帕斯捷尔纳克的诗作就蛮声诗坛,但由于他的诗歌多以知识分子的内心世界为描摹对象,与轰轰烈烈的外部世界总是有反差。
2、他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末的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就是其典型例证。帕斯捷尔纳克在小说中通过主人公日瓦戈医生在短短40年的人生中所遭遇的一切来展示俄国知识分子在20世纪的命运问题。
这部小说是作者用自己的笔与心灵发出的对现实社会理智而动情地思考,如作家所说:“《日瓦戈医生》是我第一部真正的作品,我想在其中刻画出俄罗斯近45年的历史”。
然而,在苏联文化“解冻”时期的历史背景下,小说的内容和主题与苏维埃的主流意识形态下所倡导的“歌颂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涌现出的人和事”创作精神不相适应,而且创作方法与苏维埃官方所倡导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唯一的创作方法”不相吻合。
帕斯捷尔纳克在小说《日瓦戈医生》的创作中不拘泥于当时一统文坛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理论框架”的束缚,大胆地运用了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以超越现实的眼光,把自己对国家、社会、人生等种种思考和感受倾注到长篇小说中。
写出了“超乎寻常、引人瞩目的作品,这不仅使俄罗斯本土作家震撼,而且令此时已经进入后现代主义的西方文学世界惊叹”。
3、帕斯捷尔纳克创作的中短篇小说,如《最初的体验》、《一个大字一组的故事》、《第二幅写照:彼得堡》等作品多角度地表现了作家青年时代对于外部世界的独特理解和心理体验。
对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展开了深入思考,以独特的诗学方式传达出对时代风云的沉思,高度关注被卷入历史洪流中的个性、特别是当代女性的遭遇,清晰地显示出书写一代知识者的命运、把一代人“归还给历史”的鲜明意向。
4、1957年,发表《日瓦戈医生》,并获得1958年诺贝尔文学奖,后因受到苏联文坛的猛烈攻击,被迫拒绝诺贝尔奖。
5、1990年是诗人诞辰100周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这年为帕斯捷尔纳克年。
6、1986年,苏联出版帕斯捷尔纳克的两卷本作品之后,又出版了一本由帕斯捷尔纳克之子叶夫根尼·帕斯捷尔纳克写的他父亲的传记,小说《日瓦戈医生》也于1988年公开出版,在帕斯捷尔纳克百年诞辰的1990年出版了他的全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鲍利斯·列奥尼多维奇·帕斯捷尔纳克
《邂逅》
[俄]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
会有一天,雪落满了道路,
盖白了倾斜的屋檐,
我正想出门松松脚——
是你,突然站在门前。
你独自一人,穿着秋大衣,
没戴帽,也没穿长统靴,
你抑止着内心的激动,
嘴里咀嚼着潮湿的雪。
树木和栅栏
消逝到远远的迷雾中,
你一个人披着雪
站在角落里一动不动。
雪水从头巾上流下,
滚向袖口缓慢地滴落,
点点晶莹的雪粉,
在你那秀发上闪烁。
那一缕秀发的柔光
映亮了:面庞、
头巾和身影,
还有这薄薄的大衣。
雪在睫毛上融化了,
你的眼里充满忧郁,
你的整个身形匀称、和谐,
仿佛是一块整玉雕琢。
你曾是那样被带走的,
我的心灵
好像被镀了锑的钢刀
深深地划下了血痕。
你那美丽的面容,
将在我的心中永驻,
因此,我不再过问
人世间的残酷。
啊,为了这些回忆,
愿雪中的夜加倍地延伸,
在我们两人的中间,
我不能划开一条分界线。
当我们在世间已不再存在,
只剩下那些年心的审判和创伤,
没有人想去问津:
我们是谁,又来自何方?
(刘湛秋 译)
作者简介:
本诗写于帕斯捷尔纳克的后期。那是赫鲁晓夫统治苏联的时代。尽管那时,赫鲁晓夫结束了斯大林时代的一些做法。但有些艺术家的命运反而不如在斯大林时代。帕斯捷尔纳克就是这些人中的一员。从斯大林/布哈林的“朋友”、全欧洲作家致敬的楷模、苏联的头号诗人,一举成为被严密监控的可疑文人,独裁的守成者往往比独裁的开创者,对艺术家的才华更具惶恐和不安。除了政客在道义上的理屈,我认为还有平庸者在才华面前的自卑感。他们不傻,怕对了:一首举重若轻的《邂逅》,就足以审判他们。
这里就有。手头有本俄罗斯诗人的诗集(中译本,要别国语言的就没办法了)。很好的诗,打一遍也是享受。
会有一天,飞雪落满了道路,
盖白了倾斜的屋檐,
我正想出门松松脚——
是你,突然站在门前。
你独自一人,穿着秋大衣,
没戴帽子,也没穿长筒靴,
你抑制着内心的激动,
嘴里咀嚼着潮湿的雪。
树木和栅栏
消逝在远远的迷雾中,
你一个人披着雪
站在角落里一动不动。
雪水从头巾上流下,
滚向袖口缓慢地滴落,
点点晶莹的雪粉,
在你那秀发上闪烁。
那一绺秀发的柔光
映亮了:你的面庞,
你的头巾和身躯,
还有这件薄薄的棉衣裳。
雪在睫毛上溶化了,
你的眼里充满忧郁,
你的整个身形匀称和谐,
仿佛是一块整玉雕琢。
这好像是我那
被带走的心灵,
好像被镀锑的钢刀
深深地划下了血痕。
你那美丽的面容,
将在我的心中永驻,
因此,我不再过问
人世间的残酷。
啊,陶醉于这些回忆,
只觉得这雪夜重影闪闪,
在我们两人的中间,
我划不开分界线。
当我们已经离去人世,
那些年的事犹自遭人诽谤,
没有人会去寻问:
我们是谁,又来自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