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庄公即位后,共叔段受封京城,故称京城大叔或太叔段。因郑庄公是难产而生,共叔段是顺产而生,所以其母武姜非常钟爱共叔段。共叔段后在武姜帮助下谋划作乱,郑庄公在共叔段未公开反叛之前,便得知其图谋,于是派兵攻打并击败共叔段,共叔段逃到共地,故称共叔段。共叔段最终死在他国。
在《春秋左传》、《史记》中,共叔段是谋逆作乱的乱臣贼子,背上“多行不义必自毙”的骂名。但在《诗经》中,共叔段却被认为是仪容美丽、品德高尚的人。
《春秋》中将共叔段叛乱、遭郑庄公击败之事,称为“郑伯克段于鄢”,认为共叔段的所作所为不像兄弟,所以不说“弟”字;兄弟相争,好像两个国君打仗一样,所以用个“克”字;把郑庄公称为“郑伯”是讥刺他没有尽教诲之责。
注:六顺,《左传》中石碏谏卫庄公中所提出的六种顺应,即“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指:国君行事合乎道义,臣子奉命行事,父亲慈爱,儿子孝顺,兄长友爱,弟弟恭敬。表现了儒家思想中顺从的道德,与之相对的亦有石碏提出的六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