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疫苗的不良反应,主要是恶心、皮疹、头痛、发热、不适、疲劳、流感样症状、呕吐、头晕、荨麻疹、瘙痒、关节痛、肌痛、腹泻和嗜眠等,发生率为1∶55500~1∶294000。极个别接种者有视力减退、嗜酸粒细胞增多、肾小球性肾炎或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这些症状和疾病与重组疫苗的关系虽尚未完全确定,但应引起重视。从20多个国家研究资料综合分析,重组乙肝疫苗的安全、有效已肯定,除注射局部有轻度疼痛、红肿、硬结,偶有发热、疲劳、头痛外,未见有直接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
临床研究表明,人体对基因工程乙肝疫苗(酵母重组)有很好的耐受性,无严重副反应出现。有报道极少数对酵母或硫柳汞高敏者,在接种后有致敏现象,这种人群应禁用。
最好去医院就诊以下。
楼主,如果您“前胸、后背、上臂处长出了一些小疙瘩,并且痒痒”
是在您注射乙肝疫苗两周后出现的话,是因注射乙肝疫苗所致的可能性不大。
因各种原因所致的皮肤过敏的可能性较大。
建议您到医院就诊,遵医嘱进行抗过敏治疗。
余下的乙肝疫苗做到按时注射,并在全程注射完疫苗一个月后复查乙肝表面抗体。
如果抗体为阳性,抗体滴度达10个国际单位/ml以上,
说明机体对乙肝病毒有足够的免疫力,这也是注射疫苗成功的标志。
注射乙肝疫苗: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9608414.html
98%的人对乙型肝炎疫苗都非常有效。在副作用方面,1%至1/15的人会出现局部疼痛和全身发热等症状
乙肝疫苗自1979年问世以来,经过近20年的大规模应用和观察,至今尚未见有关于注射后引起严重副作用的报道。只有少数人出现接种部位红肿、硬结、疼痛,手臂酸重或发热、恶心、呕吐、乏力、皮疹等与一般疫苗接种大致相仿的轻微反应,多于1-3天内不治自愈。
由于乙肝疫苗属血源性的,在制备过程中纯化与灭活程序十分严密,故不会产生像破伤风等动物血清疫苗可能造成的过敏反应,也不会感染上乙肝、艾滋病及其他传染性疾病。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亦末出现相互干扰作用;因此,可以说,乙肝疫苗是安全可靠的预防疫苗,注射前也不必皮试。
至于注射时应当注意的事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凡发热、严重感染及其他严重的全身性疾病者,应暂缓接种。
2.新生儿第一针必须在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若超过48小时后注射。则预防效果降低。出生后一个月仍未行注射者,则应先检测有关乙肝指标,证实未被感染者,可与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hbig)合用。
3.乙肝疫苗与其他疫苗如白百破、卡介苗、乙脑疫苗等同时接种,互相之间无干扰作用;但有人认为若与麻疹疫苗同时接种,有可能降低麻疹疫苗的免疫效果,故二者最好分开接种。
4.注射后局部应保持卫生,最好三天内不要擦洗,以免抓破引起局部感染。
5.注射第3针疫苗后的1-3个月,应到医院检测保护性抗体(抗-hbs)水平,以判断免疫效果。若无效者,需行加强注射一次。
6.成人注射前需先检测乙肝病毒(hbv)指标,已有感染,或感染后已痊愈并产生保护性抗体者,不需注射疫苗。
7.凡对福马林或硫柳汞及其他药物过敏者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