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牛逼的探险家有谁?

2025-04-28 18:57:57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潘德明:中国骑自行车环球旅行家。1930年春,他从报上获悉8名青年组织“中国青年亚细亚步行团”,6月赴杭州赶上步行团。经杭州、广州、由海口,进入越南的海防市,同行者或因难耐其苦,或因患病,相继打道回府。行到清化,仅剩他一人,潘德明决定独自走下去,而且索性走出亚洲。次年元旦他重上征程,把徒步改为骑自行车,进行环球旅行于1931年4月由东南亚抵南亚次大陆;经中东进入非洲的埃及,北渡地中海到达巴尔干半岛,从意大利经中欧,然后越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去英国。经英国横渡大西洋,1934年1月抵美国,再经拉丁美洲,由巴拿马乘船,横渡太平洋,到大洋洲的新西兰、澳大利亚,再抵达亚洲的印度尼西亚、泰国。1937年6月从缅甸回到祖国的云南。历时七年,行程数万公里,途经亚、非、欧、美、澳五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到一地都有考察记录,搜集资料,征得近1200个团体和个人用十几种文字的签字和题词,受到29国元首、政府首脑、部长和著名人士接见,曾拜会了印度大诗人泰戈尔、圣雄甘地及后来的总理尼赫鲁,波斯帝国最高统治者礼萨汗,“土耳其之父”凯末尔将军,保加利亚国王,法国总统、总理,英国首相麦克唐纳,澳大利亚联邦总理。期间,为了将来考察及编辑青藏高原的地理状况,在美国考察了2个月,在美国二次受到罗斯福总统(当时兼任世界探险家协会主席)的接见和奖励。就在他回到南京次日,“七七事变”爆发。从此,这一壮举再无人提起。潘德明后来定居上海,曾在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工作。1949年后,一直处于失业状态,靠熨烫衣服和画宫灯养家糊口。解放后曾在昆明益兴汽车材料行工作。1976年10月18日,他风闻“四人帮”倒台,大喜过望,因多喝了几杯酒突发心肌梗塞而辞世。
彭加木:先后15次到新疆进行科学考察,3次进入巴音郭楞的罗布泊进行探险,1980年5月,他带领一支综合考察队赴新疆罗布泊考察。6月17日,独自一人到沙漠里找水,不幸失踪,为发展我国科学事业献出宝贵生命。上海市人民政府授予他“革命烈士”称号。 1947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农学院,先后担任北京大学农学院土壤系助教,中国科学院助理员,助理研究员,上海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新疆科学院副院长。
杨联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自费探险,徒步考察黄河、长江全程地貌发育史专家,地矿部研究员。1981-1982年期间,花费360天时间,从黄河发源地徒步考察黄河,行程5500多公里,经过7个省、2个自治区的108个县,收集了有关黄河的大量第一手资料。随后又马不停蹄的用750天徒步考察完长江沿线,为中国的地质事业做出贡献。
罗开富:继红军长征后第一个完全按照中央红军长征走了368天线路,每天给《经济日报》写一篇报道,记一篇日记,先后由沿途2800多名向导、陪同和240多名医生签名见证,走完中央红军长征原路线和全程,并翻越五大雪山,在夹金山掉进雪坑被解放军救起后,仍完成丈量红军经过的雪山垭口海拔高度的经济日报记者。其采写报道、日记结集成由开国上将张爱萍题写《红军长征追踪》一书,被清华大学列为教学采访实践中的必读书。
尧茂书:第一位漂流长江的中国人。1985年7月24日在漂行了1270公里后,于金沙江段触礁遇难。生前是西南交通大学电教室摄影员。他的行动揭开了长江漂流的第一页,并掀起了一股漂流长江的热潮,也唤起了当代中国民间环境意识的觉醒。在他离去后的第二年,中国人完成了长江全程漂流。1986年4月21日,长江科学考察漂流探险队在成都成立,并于6月中旬开始全程漂流。3个月后,他们最终抵达吴淞口,但队员孔敏、王建军、王振、杨前明和记者万明为此献出了生命。
刘雨田:中国独自徒步走完万里长城第一人。1985年1至3月。徒步穿越黄土高原,完成“圣地之行”。 同年3至9月,徒步走完丝绸之路国内段。1985年9月,徒步穿越“死亡地带”,战胜神秘的罗布泊。1986年11月至1987年1月。穿越“黄色死亡线”——准葛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1987年10月至1989年1月。三次徒步穿越“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大沙漠。1989年7至9月。两次考察新疆天鹅湖和尤尔都斯草原,考察巩乃斯谷地,穿越天山冰大坂。同年9至10月。考察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和大青山。1990年4至6月。考察湖北神农架原始森林。1991年6至7月,与清华大学登山队联合攀登长江、黄河源头的格拉丹冬雪山,结果没有成功。又独自登上昆仑山海拔6267米的玉虚峰。1992年5至9月。考察新疆阿尔泰卡拉麦里山野生动物保护区、将军戈壁、五彩湾、原始胡杨林、魔鬼城。用自己的双手拍摄了一万多张黑白彩色照片,写下了二百多万字的探险日记,内容涉及各种领域,几部作品已陆续发表,曾多次获得全国大奖,有的还作为爱国教材选进初中课本。
陈靖:红六军团老红军。在红军“战斗剧社”、“工农剧团”、“人民剧社”从事音乐、舞蹈、戏剧工作。在八路军中任指导员、教导员,文工团长、摄影科长、宣传科长、团主任,政委等职。解放战争中,任炮兵师、旅政治部主任、特种兵政治部主任。建国后,在防空军、空军学校和部队任政治部主任,并从事科研与历史撰写工作。作品有小说与电影剧本《金沙江畔》,电影《原子时代》,小说《红军不怕远征难》,纪实文学《贺龙毕生纪略》,散文《马背上的小红军》等。离休后,1986年9月至1988年,70岁时成为中国第一个自驾游者(在儿女帮助下)又将当年红军3个军团和两个独立团的5条长征路线从头到尾走了一遍,途经17个省区400多个县市,翻越了8座雪山,走过100多公里草地,沿途采访拍摄,收集革命老区历史和现状资料,应邀参加座谈会和作报告400多场。写下了74篇“重走长征路随笔”,200多首诗歌,拍摄了1000多幅照片,采集每个到达地的树叶做成构图精美的树叶画300多幅。创作了百万字长征系列《重走长征路书简集》、《重走长征路集叶》、《寻根溯源录》和《诗言史》等。

邹玉麟:中国第一个自费徒步考察中国革命史迹故地的自由撰稿、摄影人,专栏记者。1987年8月1日从江西省南昌出发,历时2年零2个月,穿越中国22个省(自治区)的368个县市,1000多个村镇,行程2.5万公里,拍摄1000多张革命史迹照片,记下100多万字的日记。中央电视台报道:向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四十周年献了一份厚礼。人民日报&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