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对周围环境的反应,最奇妙的莫过于它的生长方向,比如从一粒小小的植物种子萌发开始,它就知道根应该往地下生长,而茎干则伸向天空。
这是一个极为普通的现象,然而植物为什么要这样呢?它是怎样懂得上和下的概念呢?又是由什么力量促使它选择根朝下,茎朝上的生长方向呢?怎样解释这种生理机制?
重力对植物的影响
科学家们首先想到的是重力,他们从物理学想到,地球的引力一定是影响植物生长方向的重要因素。当时,进化论的鼻祖达尔文曾观察到,植物的芽和根在改变生长方向时,各部分细胞的生长速度不同,但这一切又是由谁来决定的呢?达尔文无法作出更进一步的解释。
至1926年,美国植物生理学家温特做了一个这样的实验。他使植物的胚芽鞘一面受光照,另一面对着无光的黑暗处。结果胚芽鞘的生长发生了有趣的变化,渐渐朝着有光的方向弯曲。
后来温特从胚芽鞘中分离出一种化合物,即植物生长素,它具有促使植物生长的功能。当胚芽鞘受到光照时,生长素就聚集到遮荫的一侧,而生长素的积累使遮荫部分生长加快,受光部分则由于缺少生长素而生长较慢,结果导致弯曲发生。
于是温特认为,植物茎或叶片的弯曲是由于生长素在组织内的不对称分布而形成的。当植物受到重力刺激时,在植物组织下部的生长素含量会大大增加,于是就使植物的根朝下生长,而茎则朝上生长了。
自从温特发现植物生长素的秘密后,很多科学家投入到这一研究领域。他们发现植物根总是朝着地心引力的方向生长,这同样通过生长调节剂在根细胞里不同的分布来实现,于是这些学者们提出,也许有一种被称为平衡面的重力感应物流向根细胞的底部,从而影响生长调节剂在细胞中的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