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最难懂的“业力”是什么意思?

2025-05-11 07:34:34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业力论极难了解,极难解释,因为业力之究竟深邃无极,毕竞非人类之智慧所能尽其幽微。业力思想常为人所误解,因为有系统的分析和介绍此思想,实在异常困难,今仅作简单的介绍。 业力的梵语叫做Karma,古时中国翻译成羯磨。Karma的字根是Kar,是去做或去行的意思。所以业力的业原是作业或行为的意思。业就是造作,力就是力量、力用。由造作而产生的力量和作用,就叫作业力。这是佛教为解释宇宙人生一切因果现象而使用的一个中性名词。  依佛学的解释:业力者,即控制一切自然界和道德界现象之因果律也。这个解释看似简单,但如果进一步探讨,就会发现业力思想的极端复杂性和含混性。我们可以从六个角度来探讨业力论的思想。   (一)佛教传统相信一因常生多果;例如,某甲于酒后杀人,此为一业力之因。酒醒后某甲即觉其良心不安,不但无故断送了一人之性命,而且被杀者之妻眷儿女将孤苦无依。此极度之良心痛苦,是杀人业因之第一个结果。不久事发某甲被捕,定谳入狱,这是第二个结果。因此某甲之事业及前途皆一笔勾销,家庭亦为之破碎等是第三个结果。除了这一串连锁反应以外,此杀业还会使某甲来世受被杀者的报复和多病及短命之报,这在佛学上称之为异熟果。   现代人阅读佛经,在看到因果报应时,可能会感觉其有过分夸张之嫌。例如,某经中说,于往劫时,有一人,在佛陀经过路街时,曾用几粒米投洒佛身作为供养及敬意的表示。经过若干劫之后,此人即因供养此数粒米之功德,感得转轮圣王之报,为世界之主,其国土、城堡、妻眷、珠宝、车乘不计其数云云。 又如佛经中常说,作恶业之报应亦大得不可思议。《贤愚经》中有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一婆罗门,因其母之教唆,侮辱比丘以百兽之名咒骂之。以此恶因,多生多世,竟感得一个鱼身,且有百兽之头,苦不堪言。教唆此婆罗门之母,亦堕入无间地狱中云云。这样的故事,在佛经中极为众多, 现代人对佛教的这类说法,通常认为这不过是佛教劝人行善的教化之言,把善恶果报特别加以夸张得极大,则能使人止恶向善,全属宗教的实效主义,并不一定代表真理就是这样的。 西藏有个民间故事说,从前有一个老太婆去参加一个法会,听大喇嘛讲业力的故事。讲完之后,老太婆趋前对大喇嘛说:说到因果报应,若按照佛经所说的善业果报之大,非但你这位大喇嘛可以成佛,就是连我这个平凡的老太婆也可以成佛。说到恶业果报之大,不但我这个老太婆会堕地狱,连你这位大喇嘛也会堕地狱!这是一个极了不起的故事,是西藏佛国平民心中,由人本主义之直觉所引起的衷心共鸣。 这一段话,虽令人发生无限之同情,但就业力论之中心思想而论,则不必轻易予以同意。因为在业力现象中,果量确是常常大于因量若干倍的。如前面所举的杀人之例即是。佛经中对小因生大果亦确有其哲学根据,此点容后再谈。再从宗教学的眼光来看,则这一类的话,除了能够影响宗教行为,发挥实效主义之目的外,还有其更深的象征意义存在。 佛经中讲业力故事时,常有人和兽类及异类之兽,说话交谈之记载。在《杂宝藏经》中,白香象养育父母之故事中,并肯定上古畜生,皆能人语。这一类的故事,今天看来,除具有象征意义及教化作用外,实难承认其为不折不扣的事实。《杂譬喻经》之命名为譬喻,亦是说明经文具有象征之意义。话虽如此,佛经中所说的小因能生大果之记载,就业力哲学之观点而论,则是确定不移之真理。 业力思想是同类相应论,而不是同量相应论。就业力因果的现象来说,果的量确是常常比因的量来得大的。佛教徒常以自然界的现象来说明此理。例如,一粒麦子所结的麦粒果实,何止十百?曾记得一本杂志上说,今天纽约市之中心,价值万亿的曼哈顿岛,据说两百年前是从一个红印第安人手中,以两块美元买来的。今天曼哈顿岛的价值和当年两块钱的售价相比,显然不成比例。   但有人说,如果在两百年前,把两块钱存入银行,以复利计算,两百年下来也能成为一个极为可观的天文数字了。果量大于因量的事实,在生物界中亦极为普遍,如细胞的不断分裂,成长而形成各种个体:一个精虫与卵子结合,分裂成二,又分裂成四,如斯不断分裂形成人体,合有万亿细胞。如果一个细胞的因,能够结成亿万细胞的果,则果量大于因量的事实,可能本来就是宇宙的一种常理了。   所以我们读佛经时,除应明白佛学阐述的目的和象征意义之外,还要了解其象征意义后面的哲学基础,不可因为看其表面奇特,而武断的称其为怪诞不经之说。   (二)业力虽一因可生多果,但不能生无限果。一粒精虫细胞可以分裂成长为人体,含有万亿个各种不同的细胞,但此一精虫之因,至完成一人体时,其果实就算全部完成。此人以后再生之子女,就应该从另一重因果关系算起。   因此,此原始之一粒精虫,对以后繁衍之子女,只有间接之关系,而无直接之关系。所以说,一因可生多果但不能生无限 果。换言之,有限的因不能生无限的果,否则就和同类相应的原则相抵触了。有限因不能生无限果的意义是,众生的恶业不管多么大,亦不至召来无限的苦果,所以佛家不承认有永恒的地狱。即使那最长最可怕的无间地狱,亦不是永恒的。同理,有漏的善业不管多么大,也不能使人生入永恒的天堂。因此,其他宗教所说的天堂永生,在佛教看来是不符合逻辑的。 所以佛学的三界宇宙观中虽然承认天道(天堂)的存在,但是佛学认为天堂并不是永恒的。   佛家中除常寂光土或报身佛之净土外,其他化身佛之净土亦非永恒的。因为前者是无限因所生之无限果,而后者则仍是各有限因果的范围。   基督教之天堂或神之天国,究竟是一种处所或是一种境界,说法不一。若是一种处所,具有无限生命之天国,于道理上,也可能说得通。因为承认神是无限的,则有限之人仰仗无限的神的恩宠,也可能使有限达成无限,进入永恒之天国。   但佛教则因为对于同类相应原则之看法颇为严格;所以只承认,唯无限之因始能产生无限的果。所以说,那相对的,有执着的和有能所的善业,无论如何伟大,亦只能算是有漏之善业,不能导致解脱。唯有那超越能所、相对及我执之善业,才能算属于无限之范围,才能产生无限或永恒之解脱果报。在思想之渊源上,佛教重自力,可能与业力之同类相应思想,有密切之关联。 在早期和上座部佛教中,用的是狭义解释,把业力的因果现象加以区别,认为一种果必由多种因而成,业力不过是因的一种。此后佛教则广泛使用广义的解释,把造作之体、造作之用、造作之因、造作之果都叫做业,那持其体、显其用、种其因、产其果的力用就是力。因此业字便是指宇宙间一切因果现象中的一切事物,力字便是宇宙

回答2:

觉得姆姆dKQ7 朋友抄写的这段话把这个问题说的太玄虚和复杂化了。
确实,业力的问题可以说很复杂很深奥,但这是你看从哪个问题去说,往复杂了说、讲的都是分析到极致的地步,那写本数万言的书论可能才能说清,但如果从简单的理解层面做个说明,大可不必这么费力。愿意去深入探讨的人自会找些书籍专门学习的,这里提个问题,大家提供个思考的路线其实就足够了,顺便提醒下在百度提问的朋友,切不可以为在这里找到的答案就是归向佛法的方法道路,以为找到答案,其实真正的思想不是这么简单就建立起来的。
简单而言,谈业力得先说什么是业,佛法中,业就是行,一切行都是业,包括身体的行动、心理的思维和语言的表达。业力,就是各种行为造成的影响,可以类比为惯性。任何行为都会产生后续的影响,影响的逐渐增加或者减弱,直接影响另一个行为的产生和发展,影响下一行动甚至下一轮回的趋势,也就是推动力,这就是业力。
比如,车辆行驶证道路上,遇到紧急的情况需要刹车甚至停车,遇到平顺的道路需要加速,停顿、减速、加速时产生对车辆行驶、对行车感受的种种影响,这些就是行动带来的力量,并且会在你下一个调整行驶动作的时候产生或增或减的助力和阻力。
以善和恶业做比方:速度在这里比喻我们做的事,也就是业。善行是指速度稳定适当,在正常的需要下可随时采取措施,该块则快该慢则慢,遇到紧急情况也能随时紧急刹车;恶行是指在自己的欲望控制下,速度越来越快,以此为快乐,也就是我们常见的开超速车、斗气车,可是当发生问题需要停止的时候却由不得自己了,这时候后悔也来不及。在者,走错了方向、出口,导致自己行走道路的增加,时间的延长,这些也是思维上的错误造成的影响。
如果以死亡来比喻自我觉醒的时候忏悔的时候,临终问题则受即往行为的惯性影响,自然以前开的慢就更容易接受刹车的制约,而一直是快速行驶就没办法立刻刹车。自然这就是恶道。

回答3:

你做每一件善恶事、都会在你的心坎里根深蒂固不会抹去、即使你忘记了、在你的心底深处也依然存在、善因感召善果、恶因感召恶果、就好像人和人交流一样、你对别人笑。别人就对你笑、你骂别人、别人就会憎恨你、每做一件善恶事都有后果。遇到合适的缘分它就会发作、就好像庄稼。一粒种子种到土地里、没有合适的缘分它就不会发芽、必须有、水、空气、阳光。才能生长、这种事情很复杂、不知道我表达的够不够清晰,其实业力也就是因果报应。因加缘果报就现前、也就是业力。只要没觉悟、我们都受业力的支配、比如我今天游泳淹死了.那是因为我以前做了这种恶业、就应该以这样的形式死。假入我以前没有做过这种恶业。即使掉进大海里也不会淹死

回答4:

想问你一下,你怎么知道“业力”是佛教中最难懂的呢?其实,只是你认为最难懂的是业力!

为什么要纠正一下这个问题呢?其实就是想提醒你,你并没有注意到自己所问的问题中的问题,才是你真正的问题。

业力并不难懂,这两个字只是代名词,表达一种状态的发生,就是生命达到了需要转换时间、空间的节点,而有所执着的心念把六根所接触的境界,转化成心念本来所期待的样子的自然生成的过程中,所释放的自然力,就是业力。

解释完了,真够费劲的,也不知道你明白没有!我觉得走这条路学佛太难了,老实念佛全有了!

阿弥陀佛

回答5:

“业力”到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