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涝灾害一般是由于强降雨导致,分局地洪涝和大范围洪灾(如我国的98洪灾),除城乡积涝、河流决堤等直接性灾害外还有其引发的塌方、山体滑坡、泥石流的次生的地质灾害.局地洪灾的形成原因一般是由当地局部性的短时强降雨,一般常见为夏季的午后强雷阵雨,雨势大,持续时间不是很长,由于短时间内降雨量太大,城乡排水系统和山林渗水速度跟不上,易引起积水、塌方、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范围小,程度较强.大范围的洪灾一般是由于上游持续连阴雨造成水库蓄水达到极限,必须开闸泄洪,导致河流下游水位过高、决堤等情况出现,导致沿岸城乡被淹没、城市排水系统瘫痪等引发的一系列灾害,范围大、程度严重,除了注意因浸水太久可能出现的房屋倒塌等灾害外,还要注意后期的消毒和卫生.根据自己只是整理的
洪涝灾害的防治工作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减少洪涝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尽可能使已发生的洪涝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加强堤防建设、河道整治以及水库工程建设是避免洪涝灾害的直接措施,长期持久地推行水土保持可以从根本上减少发生洪涝的机会。切实做好洪水、天气的科学预报与滞洪区的合理规划可以减轻涝灾害的损失。建立防汛抢险的应急体系,是减轻灾害损失的最后措施。
(1)受到洪水威胁,如果时间充裕,应按照预定路线,有组织地向山坡、高地等处转移;在措手不及,已经受到洪水包围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利用船只、木排、门板、木床等,做水上转移。
(2)洪水来得太快,已经来不及转移时,要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屋、大树、高墙,做暂时避险,等待援救。不要单身游水转移。
(3)在山区,如果连降大雨,容易暴发山洪。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注意避免渡河,以防止被山洪冲走,还要注意防止山体滑坡、滚石、泥石流的伤害。
(4)发现高压线铁塔倾倒、电线低垂或断折;要远离避险,不可触摸或接近,防止触电。
(5)洪水过后,要服用预防流行病的药物,做好卫生防疫工作,避免发生传染病。
楼上的说得好、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