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具有法律效益。
法律上存在两种监护,一种是“法定监护”,一种是“指定监护”。只要父母健在且精神状态正常,父母是法定监护人。所以说,即使公证,其实这个委托监护书也是没有法律效力,不受法律保护的,因为父母仍然是监护人。
监护权是监护人对于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等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的人身权益、财产权益所享有的监督、保护的身份权。是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和成年精神病人的合法权益实施管理和保护的法律资格。
对于处于父母保护之下的未成年人来讲,法律已详细规定了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这些未成年人的监护权人就是他的父母。无父母或父母不能行使亲权以及被宣告为无行为能力或行为能力受到限制人的人身和财产受到他人保护的权利也是监护权。
扩展资料:
变更
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了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其他有监护资格的人或者单位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的,按照普通程序审理;要求变更监护关系的,按照特别程序审理;既要求承担民事责任,又要求变更监护关系的,分别审理。
其他有监护资格的人或者单位是指未成年人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
精神病人的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亲属;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
夫妻离婚后,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无权取消对方对该子女的监护权;但是,未与该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对该子女有犯罪行为、虐待行为或者对该子女明显不利的,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取消的除外。
监护人可以将监护职责部分或者全部委托给他人。因被监护人的侵权行为需要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由监护人承担,但另有约定的除外;被委托人确有过错的,负连带责任。
夫妻一方死亡后,另一方将子女送给他人收养,如收养对子女的健康成长并无不利,又办了合法收养手续的,认定收养关系成立;其他有监护资格的人不得以收养未经其同意而主张收养关系无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监护权
不具有法律效益。
法律上存在两种监护,一种是“法定监护”,一种是“指定监护”。只要父母健在且精神状态正常,父母是法定监护人。所以说,即使公证,其实这个委托监护书也是没有法律效力,不受法律保护的,因为父母仍然是监护人。
监护权是监护人对于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等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的人身权益、财产权益所享有的监督、保护的身份权。是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和成年精神病人的合法权益实施管理和保护的法律资格。对于处于父母保护之下的未成年人来讲,法律已详细规定了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这些未成年人的监护权人就是他的父母。无父母或父母不能行使亲权以及被宣告为无行为能力或行为能力受到限制人的人身和财产受到他人保护的权利也是监护权。
可以委托监护;可以公证;但委托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负责,受托人只有在过错时才负连带赔偿责任。
1.监护权不能转让,它是一种义务、责任。民法通则及民通意见明确规定了监护人的范围、监护权顺位和确定监护人的方法,因此确定监护人应当依照该规定,监护人一旦确定,不履行监护义务的需要承担责任。
2.监护权可以变更,法律规定有监护资格的人之间可以协议确定监护人,自行订立协议即可,无需公正。
3.监护人可以与非监护资格的人之间订立协议,明确委托的范围和权限,对方只在具有过错时承担相应责任,但监护权没有转移。
您好,
法律上存在两种监护,一种是“法定监护”,一种是“指定监护”。只要父母健在且精神状态正常,父母是法定监护人。所以说,即使公证,其实这个委托监护书也是没有法律效力,不受法律保护的,因为你父母仍然是你的监护人。
在一些地方,父母出去打工,将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看管,并不意味着监护权的转移,因为对于孩子的行为造成的一些民事法律后果,任然由父母承担法律责任。
有问题请咨询律师邦,我们为您提供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