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洞又名“无门洞”、“飞龙洞”。据传有和尚名慧开在此建寺修行。一天,一声惊雷山裂,有清泉自石中出,有传说黄龙随慧开而来,因名黄龙洞。
黄龙洞很有古意,进门但见松篁交翠,山径幽深。主景有池,池后有山,水石交融。其山虽由人作,但却宛若天开,山崖之上饰有一龙头,泉水由龙嘴泻入池中,地中立石,上刻“有龙则灵”,洞边岩石上刻有“水不在深”,这是一座叠理很好的水假山,池边有亭有廊,可满足游人“常倚曲栏贪看水”的心理。鹤止亭、香雪亭依山傍水,错落有致。池的对面有一组小庭院,植有各种竹类植物,其中以方竹最为著称,是一种名贵的观赏竹。池右假山的半腰有一人工造就的山洞即黄龙古洞,过去洞内有一座石刻的黄龙祖师像,即为慧开和尚。沿山径而上可至卧云洞,洞壑宽敞,常有雾气弥漫,因名卧云洞。 近几年来,黄龙洞接待人员全部古装打扮,池边亭檐上斜挂着太白遗风的酒旗,游人可入内小酌,凭栏观看前面亭子里的戏文。也可在黄龙古洞前聆听国乐古曲,音响经古洞反射十分宏亮,曲毕大有余音绕梁的感觉。黄龙洞已成为现代人寻古探幽的好去处。这里既有幽奇洞壑,精巧亭台;又有茂林修竹,怪石清泉,整座园林覆盖于森森的浓萌之中,显示出一派藏龙卧虎的神幽。跨进山门,沿着园路缓缓上升,道旁松篁交翠,迎面粉墙阻路。透过那九个雕着龙形的花窗向空窥视,可见粉墙内翠竹萧疏,亭台隐约,愈益引起人们寻幽探胜的兴趣。
转过粉墙,步入二门,眼前豁然开朗,只见曲槛画廊环绕之中,涵藏着一泓碧玉似的清池。池畔假山重叠,山石蔓挂,在斑驳的苔藓里露出一个头角峥嵘、威武苍劲的黄龙头,龙嘴中一股清泉如珠帘倒挂倾泻而下,铿铿锵锵,声如鸣琴。瀑布两旁的山石上,分别镌刻着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八个擘窠行草,点出了景点。 黄龙洞在宋、元、明、清皆为佛教胜地。民国 11年(1922)改为道观。杭州解放后,由园林部门接管,整理绿化环境,修缮亭廊楼阁,成为北山风景区的主要游览景点之一。文化大革命初期,水池岩壁上的喷水龙头被砸毁,部分亭廊建筑因年久失修而倒坍。
1979年至1980年,投资13.5万元,修缮门楼、大殿等建筑,重塑龙头,恢复黄龙吐水景观。为增加园林空间层次,利用原香客住房院落基地,辟建方竹园,种植方竹。
1985年,黄龙洞以“黄龙吐翠”之名被评为新西湖十景之一。同年,辟黄龙洞为仿古园,服务人员均为古装,园内演奏古乐和演出越剧,并设有游人参与的游艺设施,成为一处特色旅游点。
1989年,投资37.64万元,在进口园路右侧建汲古园,内设戏台和杭州地方特色的商肆。
1995年,为适应旅游形势的发展,充实文化内容,改为以“缘”文化主题公园。
2001年11月至2002年5月底,对黄龙洞景区进行了改造与扩建,增设园外公共绿地74171平方米,改善了园内外的环境。
2001、2002年度荣获杭州市“最佳公园”称号。2002年度通过ISO9001、ISO14001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