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以后,由于“谥号”的字数膨胀,“庙号”逐渐取代“谥号”成为后人对皇帝一生的评价,像“武宗”,“文宗”,“英宗”等等,而中国历史上庙号为“孝宗”的仅有两位,一位是号称南宋第一明君,中兴之主的宋孝宗赵昚,另一位就是明孝宗朱祐樘,可以肯定的是,能被称为“孝”的君主,他一定是一个好人,而我们今天的主角朱祐樘,就是一个大好人,好到连对自己的仇人都可以很仁慈。
朱祐樘的童年时期是很悲惨的,母亲是因叛乱而被发配进宫当宫女的广西土司之女纪氏,他的父皇明宪宗朱见深是一位资深恋母患者,后宫独宠奶妈万贵妃,我绝对相信朱见深对万贵妃的爱是真爱,毕竟二人也是曾一起共过患难的,所以凭借皇帝的独宠,再加上万贵妃本身不能生育,于是后宫其他女人怀了皇帝的骨肉其下场有多惨便可想而知了吧!当年朱见深机缘巧合之下临幸了纪氏,纪氏因此怀了朱祐樘,为了保住这个孩子,后宫所有人都在暗中保护纪氏,太监张敏,废皇后吴氏,还有很多宫女太监们,他们都在冒着生命危险期待这个男儿的降临,终于,朱祐樘出生了,大家又是冒着生命危险一起帮着纪氏抚育他长大,可以说朱祐樘是吃着百家饭长大的,最终为了能让他回到朱见深身边,纪氏和张敏都被迫自杀了,而朱祐樘也得到了朱见深的认可,并被周太后亲自养在仁寿宫,直到长大成人。
朱祐樘悲惨的童年并没有给他造成任何心理阴影和心理扭曲,虽然他从小面对的是四处躲避万贵妃的搜查和一次次与死神的擦肩而过,但他登上皇位后,仍然将最无私最宽厚最仁慈的那一面展现给所有人,包括他的敌人。
公元1487年,可恶又可怜的万贵妃去世了,也是同一年,伤心过度的朱见深也随她而去,留给18岁的朱祐樘的是一个朝政紊乱,国力凋敝的江山。
登基后的朱祐樘勤于政事,重开午朝和经筵,虚心向大臣请教治国之道,罢黜前朝的“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宦官梁芳,外戚万喜等人,重用刘大厦,刘健,李东阳等贤臣,对待大臣从来都是推心置腹,宽厚平和,君臣之间亲密无间,这在封建时代是很难得的一件事,朱祐樘下令减轻徭役和赋税,兴修水利,促进民生经济,其本人也提倡节俭,上行下效,朝廷上下一改前朝的贪污腐败之风,孝宗一朝堪称东汉刘秀时代以来风气最正的时代,史称“弘治中兴”。
而朱祐樘最令我佩服的便是他与张皇后之间的爱情,孝宗皇帝一生之中仅有张皇后一位妻子,后宫再无任何妃嫔!他与张皇后同吃同住,谈古论今,朝夕相处,两人感情深厚,最终成就了这一段佳话,可以说朱祐樘和张皇后的爱情正是朱祐樘被称为一代明君最有力的证据,“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身为皇帝,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虽然朱祐樘的一生并没有太大作为,但他勤政爱民,宽厚节俭,能够让百姓安居乐业,天下太平,这样的皇帝在明朝已经很难能可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