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真5G”手机未到,消费者对5G热情怎么就凉了?

2025-05-11 06:29:57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回看今年7月,华为Mate 20 X 5G版发布前夕,余承东转发微博并告知“花粉(华为粉丝)”们8月就可体验到华为5G手机,那款机型电池容量也仅为4200mAh,仅与Mate 30系列中,电量较低的标准版相同。可见,为了等待运营商网络优化,显然不如让4G版避开5G版上线的销量冲击更为重要。        

  

余总彼时的迫不及待,与此时的谨慎乐观,前后的鲜明对比,一方面教育了我们“话不能说太满”之外,另一方面也显示出手机厂商对于4G与5G机型关系的市场策略。                  

今年6月6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敲响了5G正式商用的信号。这对于华为在内的首批布局5G的手机厂商来说,仿佛看到了能够扭转“红利真空期”销量下滑颓势的曙光,纷纷抢在5G上线的第一时间推出5G手机,希望借此收获首批尝鲜5G的活跃用户。           

然而在5G正式商用的前期,由于产业链需要时间完成从4G到5G的过渡,消耗掉4G时代最后的库存,国内5G基站建设也需要分步有序进行,因此4G与5G终端共存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面对过渡期的发展形势,如何处理好5G终端与4G终端的关系,成为了厂商的当务之急。把5G畅想过于美好,会打击消费者对于4G手机的购买欲望;如果只将5G比喻成“尝鲜”之物,又不利于5G终端的前期销售。           

而厂商的普遍做法,是让5G功能率先出现在旗舰机型之中,作为更先进的功能特性登场,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这样做来既可以通过旗舰手机的定位获得更高的溢价,用来分摊厂商在5G研发、专利、物料的大量成本,同时对于价格较为敏感的中低端用户群,保持合理的定价区间。5G溢价能力正在减弱然而,5G赋予手机溢价的能力,貌似比想象中减弱的要快一些。       早在工信部发放5G牌照前,网上曾有传闻表示首批5G手机售价均在万元以上。而随着5G手机正式上市销售,实际价格虽没有当初传闻离谱,却也相比同配置4G机型高出千元左右。           

     

回答2:

因为5g,从去年开始就出现了经过一年的时间还没有普及,所有说说消耗人们的热情。

回答3:

因为从去年就出现了,但是现在了还没有普及,所以才会这样的,

回答4:

可以的啊,毕竟iPhone11也不是那么优秀了,也有很多人还是喜欢这种奢侈品牌。

回答5:

另一方面,相对于5G终端的纷至沓来,真正用于5G应用场景,厂商以及软件企业仍然在探索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