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钢嘎.哈拉——那匹最好的黑骏马的蹄声,随着内蒙古草原质朴的《黑骏马》古曲,白音宝力格带着对故乡的眷念,带着对抚养他长大的蒙古族老人的感激,对心上姑娘的一往情深,在草丛、山间、小河旁寻觅,他在找寻那逝去的岁月,找寻那少年的欢乐。
张承志的中篇小说《黑骏马》以内蒙古草原一家人为背景,描写了美丽的草原上老奶奶的孙女和一个寄养的汉族男孩,在两小无猜的情谊中长大,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让人羡慕的生活着。后来,他们长大了,心中萌动着相互的爱慕。但是,草原上的千古风俗撕破了有情人的梦幻,姑娘无一例外的遭遇了试婚,在一个朝霞满天的早晨,那个讨厌的黄发把她拖进了路边的草丛……。而这一切,却被人们、也被老奶奶认为是天经地义,“女人嘛,都是这样走过来的”,老奶奶的话让小伙子伤心、绝望!他愤恨的离开了慈爱的奶奶和心爱的姑娘。
当小伙子回来时,草原已经历了九个春秋,就象被雨水长期的洗刷,时间已改变了它的模样,那白骨累累的天葬沟成了奶奶的归宿,掩埋了奶奶的慈爱,也深深地掩埋了白音宝力格的愧疚,是自己毁灭了老人的梦幻,大概她至死也没有使这种深深的伤痕得以平复,有什么比热望后的失望更让人伤心呢?白音宝力格悔恨的追寻着,他想追回那些他不该丢失的东西,他狂奔、他呼喊,而唯一能唤回的妹妹,她已嫁到了远方。
钢嘎.哈拉把白音宝力格带向了遥远的回忆,老奶奶不愿姑娘离开家乡,也不愿失去从小抚养着的白音宝力格,而白音宝力格也离不开姑娘。在他们建立起的希望的大厦里,飘浮着梦幻的柔光。却不料一阵狂暴的风摧毁了他们的大厦,撕碎了希望的轻纱。那千百年的习惯势力,是那样牢牢地慑服了草原的子孙,姑娘心甘情愿地受了污辱,老奶奶也把这当成千年古规,蒙古族妇女的地位使她们麻木的忍受着。白音宝力格是刚强的男子汉,他忍受不了这种屈辱,更忍受不了那种麻木灵魂的沉默!他在亲人依恋的眼光中倔强的离开了她们。都说得到时人们往往不知道珍惜,一旦失去,才悟出它是多么的宝贵。白音宝力格在寻觅,寻觅那失去的往昔。深知那梦幻早忆被粉碎,他却固执的去追寻。妹妹的遭遇,在他看来是那样不堪忍受,他要去挽救那在昏浊的漩涡中挣扎的妹妹。然而事情却更叫他惊奇,在困苦中挣扎的妹妹,面对现实还是那么坦然,那么平静。尽管她仍在忍受精神上的屈辱,丈夫轻蔑地骂她的女儿是野狗养的,每当看到孩子那质问的眼光,心上也会翻起委屈的波浪。尽管她已失去了青春的光彩,也显得邋遢且腌脏,但她认命,只把过去当成一件儿时的游戏,她也深深的留恋着,就从她抚着钢嘎.哈拉的头,满含眼泪微微颤抖着的双肩,可以看出她内心的凄苦。但命运的安排让她随遇而安,她没有领受哥哥的怜悯,也没有扑进哥哥的怀里啜泣,她只在心里掩藏着、久久地掩藏着青春时期的回忆,默默地忍受着、忍受着屈辱的煎熬。她叹息,叹息的只是失去白音宝力格,叹息他为什么不是其其格的父亲。她并没有感到自己可悲,她活得很好,在那破旧腌脏的蒙古包里,有了她的存在,还时时充满了热烈的气氛。
在长长的叹息中,白音宝力格结束了他的幻想,也结束了悲叹,人生是多元的,愚昧和麻木也不失为一种生活,难道妹妹的一生,不也是洪波中涓涓的支流么?在远方天际中,不也同样还有滚动的朝霞,生活不还象对着朝霞转动的眸子?
《黑骏马》改编自张承志的小说。可以从张承志本人的角度分析,他的经历,文学思想等
今天流金岁月正好在播《黑骏马》,作家张承志是回族人,我没看过他写的黑骏马,但他的《心灵史》却在我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我感受张承志是一个了解苦难,热爱生命,亲近贫苦人们的好作家。可惜的是他到日本后好像就没什么消息了。大概是离他的根太远了吧!
黑骏马》以草原为背景,以一首古老的民歌为主线,描写了蒙古族青年白音宝力格的成长历程,描写了他和索米娅的爱情悲剧。再现了草原民族的风俗人情
这一段生命的回溯,也是对生命的追索,它铸成了无穷的感伤与古朴, 悲剧的美
体现的是蒙古族人的隐忍与坚强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