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抢劫是故意犯罪,盗窃也是故意犯罪,这个人已经构成了累犯,不可能再次被判处缓刑了。也就是说他失去了人身自由了。
2、至于是否在监狱呆3年,大概是不会的,现在在监狱管理是量化管理,如果一个人遵守监规,好好表现,他可以被减刑,也可以被假释,从而提前离开监狱。只有表现实在差的犯罪分子,才会实实在在的在牢里呆上3年。
3、撤销缓刑的情形: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违反人民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4、关于缓刑的法律知识延伸:
缓刑考验期间内又犯罪的,是否再次适用缓刑,要看数罪并罚后是否仍符合缓刑条件,如果符合,仍可以适用缓刑。
我国刑法第72条规定的缓刑条件是,(一)适用的对象必须是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二)必须不是累犯。(三)根据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
因此,如果判缓刑的犯罪,是故意犯罪,在缓刑考验期间,又故意犯罪,那么就构成累犯,所以重新确定刑罚时,就不适用缓刑。但如果前罪是过失犯罪,不能构成累犯的情况下,能否适用缓刑呢?
后罪是故意犯罪,也不能适用缓刑。因为,缓刑制度的设立,是为了有利于对良知未泯的轻刑犯,能够使其既感受到刑罚的威慑力,又给予了悔过自新的机会,其目的是有利于教育改造犯罪分子,促使其自觉地改恶从善,悔过自新,遵纪守法。而在缓刑考验期间又故意犯罪,表明其主观恶性较大,不能再适用缓刑,必须收监执行。
相反,后罪也是过失犯罪的。我国刑法第77条第1款规定撤销缓刑后,对前罪和后罪实行数罪并罚,如果数罪并罚后,决定执行的刑期是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也可以实行缓刑。因为过失犯罪的犯罪分子主观恶性较小,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是用最经济的方法实现刑罚的惩罚、威慑、教育、改造等功能。
他以为国家不是跟他玩真的,第一次他抢劫判了缓刑,他以为因为他年龄小,国家不会判他。没想到把自己送进了监狱,本来缓刑的适用对象就是社会危害性小的,你现在在缓刑期间又盗窃的,说明你屡教不改嘛,当然得收监执行了,自作孽,不可活啊,还有,这不是在监狱待三年就出来的,缓刑考验期内又犯新罪的,实行数罪并罚,也就是说,抢劫罪和盗窃罪一起判
要看犯罪情节来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