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锈病又称赤星病
主要危害叶片、新梢和幼果。叶片受害,叶正面形成橙黄色圆形病斑,并密生橙黄色针头大的小点,即性孢子器。
果实、果梗、新梢、叶柄受害,初期病斑与叶片上的相似,后期在同一病斑的表面产生毛状物。
防治措施
1、清除转主寄主:清除梨园周围5千米以内的桧柏、龙柏等转主寄主,是防治梨锈病最彻底有效的措施。
2、铲除越冬病菌:如梨园近风景区或绿化区,桧柏等转主寄主不能清除时,则应在桧柏树上喷杀菌农药,铲除越冬病菌,减少侵染源。
3、梨树喷药防治:在梨树上喷药,应掌握在梨树萌芽期至展叶后25天内,即担孢子传播侵染的盛期进行。一般梨树展叶后,如有降雨,并发现桧柏树上产生冬孢子角时,喷1次20%粉锈宁乳油1500-2000倍液,隔10-15天再喷1次,可基本控制锈病的发生。若控制不住,必须追加20%氟硅唑咪鲜胺800倍液,若防治不及时,可在发病后叶片正面出现病斑(性孢子器)时,喷20%粉锈宁乳油1000倍液加高科20%氟硅唑咪鲜胺800倍液,可控制危害,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从梨展叶开始至5月下旬止,可喷1:2∶200—240倍波尔多液;或70%大生M-45 800倍液进行保护。如已经发病可喷20%粉锈宁600倍液,12.5%烯唑醇3000倍液,10%氟硅唑1200-1500倍液进行防治,注意开花期不能喷药,以免产生药害。
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