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魈
托名祖冲之《述异记》
【原文】
南康有神名曰“山都”,形如人,长二尺余,黑色、赤目、发黄被身,于深山树中作窠,窠形如坚鸟卵,高三尺许,内甚泽,五色鲜明,二枚沓之,中央相连。土人云:“上者雄舍,下者雌室。”傍悉开口如规,体质虚轻,颇似木筒,中央以鸟毛为褥。此神能变化隐身,罕睹其状,盖木客、山魈之类也。赣县西北十五里,有古塘,名余公塘,上有大梓树,可二十围,树老中空,有山都窠。宋元嘉元年,县治民哀道训道虚兄弟二人,伐倒此树。取窠还家。山都见形谓二人曰:“我处荒野,何豫汝事!巨木可用,岂可胜数?树有我窠,故伐倒之。今当焚汝宇,以报汝之无道。”至二更中,内外屋上一时火起,合宅荡尽。
【注释】
1、润:光泽;润泽。2、沓:重叠。交会;相合。3、土人:当地人。4、傍:通“旁”。5、如规:按照一定的规格(规制)。6、体质:体与质;形体与质地。三国魏王弼《周易略例·明爻通变》:“同声相应,高下不必均也;同气相求,体质不必齐也。”邢璹注:“初四二五三上,同声相应不必均高卑也,同气相求不必齐形质也。”7、虚轻:即轻虚。轻而不实。8、木客:传说中的深山精怪,实则可能为久居深山的野人。因与世隔绝,故古人多有此附会。《太平御览》卷八八四引晋邓德明《南康记》:“木客,头面语声亦不全异人,但手脚爪如钩利,高巖绝峰然后居之。”唐皮日休《寄琼州杨舍人》诗:“竹遇竹王因设奠,居逢木客又迁家。”宋苏轼《次韵定慧钦长老见寄》之二:“松花酿仙酒,木客餽山飱。”王十朋注引赵次公曰:“木客,广南有之,多居木中,野人之类也。”金元好问《送诗人李正甫》诗:“朝从木客游,莫将山鬼邻。”清许缵曾《睢阳行》:“大江之南多木客,古树深篁丛窟宅。”另说指传说中的鸟名,即木客鸟。《太平御览》卷九二七引汉杨孚《异物志》:“木客鸟,大如鹊,数千百头为群,飞集有度,不与众鸟相厕,人俗云‘木客’。”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下:“庐陵有木客鸟,大如鹊,千百为群,不与众鸟相厕,俗云是古之木客化作。”9、山魈:动物名。猴属。狒狒之类。体长约三尺,头大面长,眼小而凹,鼻深红色,两颊蓝紫有皱纹,腹部灰白色,臀部有一大块红色脾胝,尾极短而向上,有尖利长牙,性凶猛,状极丑恶。古代传说以为山怪,又称“山萧”“山臊”“山缫”等,记述状貌不一。唐戴孚《广异记·斑子》:“山魈者,岭南所在有之,独足反踵,手足三歧。其牝者好施脂粉。于大树中做窠。”唐白居易《送人贬信州判官》诗:“溪畔毒沙藏水弩,城头枯树下山魈。”宋陆游《得所亲广州书》诗:“人稀野店山魈语,路僻蛮村荔子繁。”章炳麟《噀伧文》:“毋作山魈,鼠窃狗偷。”10、围:指一人合抱。11、县治:县的治所,县政府所在地。《明史·李锡传》:“柳州怀远,瑶、僮、伶、侗环居之,瑶尤犷悍。侵据县治久,吏民率寓郡城。”清姚鼐《游媚笔泉记》:“桐城之西北,连山殆数百里,及县治而迆平。”12、见形:即“现行”,显现原形。13、今当:现在将要。14、报:回复;答复。引申为报复。14、无道:原指暴虐,没有德政。这里指违反常理或不近情理。15、一时:一时间;一下子。15、合宅:全家。16、荡尽:荡然无存。
【译文】
南康有一位神名叫山都,形貌像人,身高二尺多,黑色皮肤,红色眼睛,头发黄色,浑身黄毛,在深山的树上作巢居住,巢的形状像一只坚硬的鸟蛋,高三尺多,里面非常莹润有光泽,五种颜色非常鲜明,两个巢相叠,中央相连通。当地人说:“上面的是雄性神的房舍,下面的是雄性神的居室。”旁边都悉按照一定的规制开了出口,巢的形体与质地轻而不实,很像木筒,中间用鸟毛做为褥垫。这种神能够变化隐身,所以很少有人看到过他的形貌样子,大概是野人、狒狒这一类的动物。赣县西北方向十五里的地方,有一座古塘,名叫余公塘,上面有大梓树,约二十围,树老之后中间生空洞,有山都神在里面做巢。南朝宋元嘉元年,县政府所在地的百姓哀道训和哀道虚兄弟两人人,砍倒这棵大树。把中间的山都神的巢带回了家。山都神显现原形对两人说:“我身处荒野之中,干你何事啊!大树可以使用,岂能数得清啊?这树里有我的巢,你却砍倒了沓。现在我要焚毁你家的房屋,来报复你们的无理不道德。以报汝之无道。”当晚到二更天的时候,他们家里外的屋上一下子起火,全家都被火烧得荡然无存了。
祖冲之字文远,范阳遒人也。曾祖台之,晋侍中。祖昌,宋大匠卿。父朔之,奉朝请。
冲之稽古,有机思,宋孝武使直华林学省,赐宅宇车服。解褐南徐州从事、公府参军。
始元嘉中,用何承天所制历,比古十一家为密。冲之以为尚疏,乃更造新法,上表言之。孝武令朝士善历者难之,不能屈。会帝崩不施行。
历位为娄县令,谒者仆射。初,宋武平关中,得姚兴指南车,有外形而无机杼,每行,使人于内转之。升明中,齐高帝辅政,使冲之追修古法。冲之改造铜机,圆转不穷,而司方如一,马钧以来未之有也。时有北人索驭驎者亦云能造指南车,高帝使与冲之各造,使于乐游苑对共校试,而颇有差僻,乃毁而焚之。晋时杜预有巧思,造欹器,三改不成。永明中,竟陵王子良好古,冲之造欹器献之,与周庙不异。文惠太子在东宫,见冲之历法,启武帝施行。文惠寻薨又寝。
转长水校尉,领本职。冲之造安边论,欲开屯田,广农殖。建武中,明帝欲使冲之巡行四方,兴造大业,可以利百姓者,会连有军事,事竟不行。
冲之解锺律博塞,当时独绝,莫能对者。以诸葛亮有木牛流马,乃造一器,不因风水,施机自运,不劳人力。又造千里船,于新亭江试之,日行百馀里。于乐游苑造水碓磨,武帝亲自临视。又特善算。永元二年卒,年七十二。着易老庄义,释论语、孝经,注九章,造缀述数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