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测试题
班级: 学号 姓名: 分数:
一、 填空题: (20分)
1、孔子(前551~前479),名 ,字 。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 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家学派的创始人。思想核心是 ,提倡德治和教化。
2、老子(约公元前600 - 公元前500)姓 名 ,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著《老子》又称《 》。 时期思想家,哲学家, 家学派的创始人,道教奉为教主或教祖。享有“中国古代先哲第一人”的美誉。 3、《左传》是 的简称,是我国第一部叙事完备的 史
书。《左传》与 、 并称《春秋》三传。 4、佛教与 、 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史上 朝禅宗六祖 弘法的《 》是汉人高僧所著的唯一被尊为“经”的著作。 5、《朱子语类》是朱熹 语录汇编,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 (朝代)理学家、教育家,著有 、 等书。 6、前四史指: 、 、 、 。 7、我们通常所说的“三教九流”中的三教指: 、 、 。 8、穷则独善其身, 。
9、曾子:“仁以为己任, ?死而后已, ?”
又:“战战兢兢, , 。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10、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指: 、 、 。
二、 选择题:(10分)
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的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秧生三十日,即拔起分栽 ②即高山可插,又一异也 ③撒藏高亩之上,以待时也 ④先以稻、麦稿包浸数日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2、与现代汉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
A 此中有精怪 B 前久候以为必堕异吻 C 寄行李于其家 D 束涧下流 3、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 )
A 耸石屼立,为将军岭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B 亦俱以炬应 以八月十三斩于市
C可以侧身矫首,乃始以炬前行 以身后耸,乃度此内洞之一关。 D烦诸君久伫 箕畚运诸渤海之尾 4、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 )
A 水穷于下 (到尽头) B 初觅炬倩导 (向导) C 樵者腰镰 (腰间) D 上穹下狭,高不见顶 (高广) 5、下列词语加线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
A.剿袭(jiǎo )舛漏(chuǎn)菑畲(zīshē) B.庶乎(shù)摭我(zhé)潢潦(huángliǎo) C.无稽(jī) 谥号(shì) 谀佞(yúnìnɡ) D.襟裾(jū) 刘挚(zhì) 嘉靖(qìnɡ)
三、解释有下划线的词: (10分)
①俟其生芽 ( ) ②六日刈初禾( ) ③滋益全无,不足尚也 ( ) ④凡稻旬日失水( )
⑤其冬季播种、仲夏即收者 ( )⑥乐道人之善也( ) ⑦其必古人之所未及就 ( ) ⑧摭我华而不实我实( ) ⑨晋灵公不君: ( ) ⑩晋侯饮赵盾酒:( )
四、名词解释(20分)
1、“春秋笔法”:
2、“中庸之道”:
3、“四书五经”:
4、“经世致用”
五、翻译:20分
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
2、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
3、由是言之,人君须得匡谏之臣,举其愆过。一日万机,一人听断,虽复忧劳,安能尽善。——《求谏》
4、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大学》
5、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中庸》
六、论述题。(20分)
1、“儒”“道”两家的思想为什么能够互补?(10分)
2、在科技发达的当今时代我们为什么还要阅读经典?(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