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吧!!是建州的努尔哈赤灭了叶赫的 你说的是哪段历史啊
据传,清太祖努尔哈赤命人兴建祭神宫殿时,建筑工匠在地下挖出了一块石碑,上面刻有“灭建州者叶赫”六个大字。
建州,即爱新觉罗氏家族建立的地方政权,也就是后来的大清政权;而叶赫则是指当时东北地区的另一重要家族叶赫那拉氏建立的地方政权。
据说,叶赫部首领布扬古临死前曾对天发誓:“我叶赫那拉就算只剩下一个女人,也要灭建州女真。” 因此,民间一直流传着叶赫那拉与爱新觉罗世代为仇,清廷宫中后妃不选叶赫的祖制。
叶赫那拉氏及金朝贵族姓氏,原在今吉林省叶赫河、伊通河流域。16世纪初,南迁开原北,后又移叶赫河,故称叶赫部,视星根达尔汉为叶赫纳喇氏始祖,即叶赫那拉氏。
叶赫那拉绝不是源于蒙古语,也并非蒙古先民来到女真族世居之地影响了女真语,叶赫在女真语里是“瓷器”的意思,那拉(nara)在女真语里是“留恋”的意思,按照女真语语法,即为留恋瓷器的意思,海西女真叶赫部也是借此来表达其亲明亲汉的立场。其后代分布甚广。
清朝钦定《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记载:纳喇氏“为满洲著姓,其氏族散处于叶赫、乌拉、哈达、辉发及各地方,虽系一姓,各自为族”。其各地方包括尼马察、张、科尔沁、长白山、伊巴丹、伊兰费尔塔哈、布尔哈图、伊哈里、扎库木。本文所涉及的主要指明末居住在叶赫部的纳喇氏,在努尔哈赤征服与招抚下迁居到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境内)。
以后跟随努尔哈赤、皇太极征占四方,为满族的形成和清朝的建立创造了必备条件。顺治元年(1644年)纳喇氏大部分入关,定居北京并派遣到各地驻防。而叶赫那拉氏一族在清朝身居要职,地位显赫的人甚多,包括纳兰明珠、苏克萨哈以及慈禧太后等,计其人口在满族中也是较多的一姓,因此被称为八大姓之一。
不可思议的是,清朝最终确实亡于叶赫那拉氏之手。慈禧太后姓叶赫那拉氏,由于她的保守和固执,大清帝国在叶赫那拉氏慈禧太后统治时期,国势日败,风雨飘摇。
慈禧太后死后仅及三年,她的亲侄女叶赫那拉氏隆裕太后,在养心殿接受了退位条件,颁布了清帝退位诏书。由此,结束在中国实行了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及大清王朝268年的统治。“灭建州者叶赫”似乎成了一个未卜先知的谶语。
这里所说的建州,即爱新觉罗氏家族建立的地方政权,也就是后来的大清政权;而叶赫则是指当时东北地区的另一重要家族叶赫那拉氏建立的地方政权。
据传,清太祖努尔哈赤命人兴建祭神宫殿时,建筑工匠在地下挖出了一块石碑,上面刻有“灭建州者叶赫”六个大字。后来,大清帝国在叶赫那拉氏慈禧太后统治时期,国势日败,风雨飘摇。慈禧太后死后仅及三年,其亲侄女叶赫那拉氏隆裕太后,在养心殿接受了退位条件,颁布了清帝退位诏书。由此,在中国实行了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及大清王朝268年的统治彻底覆亡。“灭建州者叶赫”似乎成了一个未卜先知的谶语。
同此相联系的是在清末民初民间广泛流传着的一个版本不一,但内容却极其相像的传说:慈禧太后之所以必欲掌握清王朝政权数十年,三度垂帘,致使朝政坠败,最后导致清王朝的覆亡,其原因即是为了完成其叶赫家族向爱新觉罗家族复仇的遗愿。
明代之时,在我国东北地区居住生活的主要是女真族。其中的建州女真与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之间不断发生互相兼并的战争,分合不定。
海西女真的部族首领,本姓土默特,后来因其灭掉了扈伦那拉部,占据其地,于是改姓那拉。那拉,在汉语中是“太阳”之意。后来,那拉族又迁至叶赫河附近,遂又号称叶赫。后来清王朝中的叶赫那拉氏慈禧太后即是其后代。建州女真中出现了一位了不起的英雄,其人名叫努尔哈赤。努尔哈赤最初以先人留下的十三副盔甲起兵,依靠自己卓越的政治智慧与军事谋略,逐渐统一了建州女真,势力日益强大起来。努尔哈赤属于爱新觉罗氏家族,即后来清王朝的皇族。
建州女真的统一和崛起,严重威胁到海西女真的利益与地域,双方不断发生征战厮杀。经过数十年的残酷战争,努尔哈赤统领建州部灭掉了叶赫部。据称,努尔哈赤率部攻灭叶赫部时,为彻底除去建州的后患,曾下令将叶赫部的男人全部杀死。
叶赫部首领金台石被杀之前,曾恨恨地发誓说:“我生前,不能保住叶赫,死后也要保佑叶赫永不被灭绝,即使以后叶赫仅能留下一女,也要倾覆满洲,为叶赫报仇。”
同时又有传说,努尔哈赤出于防范叶赫那拉氏的戒心,曾下令以后爱新觉罗家族永远不得娶叶赫家族女子为妻,即有关史料所说“祖制,宫闱不选叶赫氏”。
历史证明,以上各说既有历史的真实,又多有传说的成分。努尔哈赤之前,建州部与叶赫部作为两个地方政权,的确发生过多次残酷的征杀攻伐,叶赫部最后为建州部所灭亡,但其后的有清一代,爱新觉罗氏与叶赫那拉氏两个家族之间,却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姻亲关系。叶赫那拉氏家族始终是满洲贵族的八大世家之一。光绪朝进士继昌的《行素斋杂记》说:“满洲世族以八大家为最贵。一瓜尔佳氏,直义公费英东之后;一钮祜禄氏,宏毅公额亦都之后;一纳喇氏(即那拉氏),叶赫贝勒锦台什之后……”户部郎中崇彝的《道咸以来朝野杂记》也有言:“满洲八大姓,为钮祜禄氏(译姓郎)、瓜尔佳氏(关)、舒穆鲁氏(舒)、那拉氏……”由此可见,叶赫那拉氏始终居于满洲八大姓的前三、四位。
既然以上多为传说,而非历史的真实,却为何在清末盛传不衰呢?慈禧太后做为一个女人,是怎样走上历史前台的?为什么能够掌握清廷最高权力长达47年之久?清王朝的最后覆灭与慈禧太后的长期掌权,是否存在着一种必然的因果关系?“灭建州者叶赫”难道真的是一个神秘怪诞的谶语吗?种种困惑、不解与思考,使得上述传说往往不胫而走,无翼而飞,神秘中似乎带有一些真实的可信,扑朔迷离中好像又确有踪迹可寻。那么,历史事实到底如何,这也正是人们所迫切希望了解的。本书将拂却历史中的尘埃,将其前因与后果细细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