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县境内西北部和北部,高山环绕,积石山脉绵延全境,阿尼玛卿雪山逶迤北部,山脉走向为西北、东南向。海拨4500米以上的高山多为侵蚀构成,岩石裸露,为基岩与变质岩,以粗细相间为屑岩为主,寒冷风化作用强烈,属冻蚀地形发育。
低山分布于阿尼玛卿山以东,山峦重叠,逶迤起伏,峡谷交错,海拨在4000米,相对高度在300—800米之间,坡度一般均在30度以上,个别地区可达50度以上。山谷狭窄多呈V形,无滩地或仅有小块零星滩地。
丘陵分布在县境中高山之间,相对高度仅在几十米之间,坡度较平缓,山坡表面有植被覆盖。
滩地如大武镇、野马滩,海拨3700—4020米,地形平坦、地面坡度1—3度。
谷地在县境内广泛分布,海拨2900—3600米,谷地有的狭窄,有的较宽阔平缓。局部低流水排水不畅,地表水多,地下水位高,土壤经常处在季节性或长期性积水状态,呈嫌气环境,微生物活动弱,有机物质累积明显,形成沼泽地。 玛沁县境内2007年有天然草场总面积117.58万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87.89%,其中可利用草场10.853万公顷。
高寒草甸类
是境内天然草场的主要组成部分,广泛分布 于海拔3800—4500米的山顶、滩地、山地阳坡。草场可利用面积45.27万公顷,占全县可利用草场总面积的41.71%。组成此类草场的牧草种类繁多,绝大部分是中生、多年生牧草。优势种为莎草科嵩草属的小嵩草、矮嵩草、线叶嵩草、禾叶嵩草及苔草属的苔草一种,总盖度78—90%。此类草场草质柔软多叶,营养成分高,适口性强,草场耐牧,是放牧绵羊良好的草场。
高寒沼泽类
此类草场的公布规律不明显,全县各地都有分布,是全县天然草场中主要类型之一。草场可利用面积30.7万公顷,占全县可利用草场面积的28.29%。草山面积居第二位。一般分布在沟脑、垭口、阴坡下部、沟谷滩地,海拔在2900—4500米。下大武、优云、当洛等乡居多,甘肃嵩草、小嵩草、华扁穗草、早熟禾、发草、苔草等,平均盖度52%。 灌丛类
主要分布于军功、拉加、雪山、东倾沟、大武等5乡,海拔3600—4500米的山地阴坡、半阴坡。西部优云、当洛、当项、下大武地区也有少量零星公布。高层灌木以高山柳、金露梅、密枝杜鹃为主。灌丛平均高度0.6—1米,平均盖度30—50%,伴生灌木种类有高山乡线菊、窄叶西番柳、鬼箭锦鸡儿、短叶锦鸡儿、忍冬、茶麓子、沙棘等。
山地草原类
分布于海拔3200—3400米的森林下沿沟谷、阳坡。在军功、拉加沿黄河河谷、切木曲、西哈垄下游河谷两岸较常见。可利用面积0.6万公顷,占全县可利用草场面积的0.55%。
高寒草原类
主要分布于下大武乡曲什吻山地阳坡和河谷阶地及优云乡沿黄河河谷沙丘地带,海拔3900—4200米的山地阳坡及滩地上。草场可利用面积3.15万公顷,占全县可利用草场面积的2.91%。牧草种类简单,优势种为旱生密丛型地面芽植物紫花针茅,伴生种有克氏针茅、鹅冠草、粗状嵩草、沙生凤毛菊、兰花葱等。
疏林类
分布于军功、拉加、东倾沟、大武、雪山等乡沿黄河、切木曲河谷两岸及其支流中下游峡谷地带,海拔3200—3600米。草场可利用面积2.18万公顷,占全县可利用草场面积的2%。此类草场分布地区气候温和湿润。草场有明显三层,乔木层有祁连圆柏、云杉、桦木等高大乔木树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