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集血样进行DNA技术鉴定,再进行与犯罪现场采集的犯罪嫌疑人的血样以及血液库中的样本进行比对 。
目前,DNA鉴定技术比较多地运用于一些重大疑难案件尤其是凶杀案、强奸案的侦破中,主要是将受害人身上的血迹、精斑的DNA与犯罪嫌疑人的DNA进行比对,以认定或排除嫌疑人。
具体作用:
1、依靠DNA鉴定技术能够锁定犯罪嫌疑人;
2、依靠DNA鉴定技术能为串并案件提供依据;
3、依靠DNA鉴定技术能够排除犯罪嫌疑,纠正错案。
扩展资料:
采血前的准备
采血前的准备工作,对提高工作效率、保证血液质量和献血者的安全及采血工作顺利进行有重要意义。
被采血者的准备
1.重复必要的项目检查:心、肺、肝、脾、血型、血压、体重及各项血检验结果,经医师审定合格并签名后方可献血。
2.采血前1d及当日进低脂肪清淡饮食,勿过度疲劳。
3.了解献血常识,解除精神紧张。
4.有条件者,采血前晚洗澡,特别将肘部清洗干净。
采血室的消毒
1.用0.2%过氧乙酸或0.1%-0.2%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打扫一切用具及地面。
2.紫外线灯照射30-60min。
3.若采血延续4h以上,应暂停采血,重新消毒。
4.每周大清洗消毒1次,然后用营养琼脂平皿或血琼脂平皿暴露15min,或用 LWC-1采样器0.5min,菌落数低于200个/m。若发现致病菌时,必须彻底清洁擦拭后,再用36%福马林蒸气消毒。
采血
外室的工作要求
1.采血前向献血者热情宣传献血意义,介绍献血知识,解除精神负担,使献血顺利进行。
2.核对献血者与献血证上照片是否相符,认真填写献血卡片。
3.督促献血者将手臂用肥皂洗净,然后进入采血内室。
4.在采血过程中,注意观察献血者的情况。
5.室内应备有急救药品和器材,医师应能实施如空气栓塞、晕厥等的急救技术。
药品:白糖;25%~50%葡萄糖液;10%葡萄糖酸钙液;生理盐水;低分子右旋糖酐;芳香氨脂类;晕海宁及其他镇静剂;硝酸酯制剂;注射用阿托品、肾上腺素;呼吸中枢兴奋剂。
器材: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灭菌的静脉切开包;压舌板;氧气袋或氧气瓶、面罩;无菌纱布、棉球和胶布;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及各型消毒针头;针灸针;毛巾和痰盂等。
采血者的准备
1.准备好采血器材:用0.2%~0.4%过氧乙酸液或0.1%新洁尔灭溶液泡过的毛巾擦拭包装血袋的塑料袋,并检查其生产和失效日期,包装袋内应无漏水、变色、霉点等。
2.采血者应按手术室常规换鞋、戴口罩、帽子,认真刷洗手臂后,穿消毒衣方可进入采血室。
注意事项
编辑
(1)严格无菌操作技术,彻底消毒皮肤,消毒范围8~10cm,消毒后手指不得触摸穿刺部位,采血过程中采血者须经常用乙醇棉球或0.2%过氧乙酸液浸泡的毛巾擦拭双手,尽量保持手指无菌。
(2)采血时血流不畅应注意查找原因:
①针头在静脉内位置不当,针头斜面被静脉壁或瓣阻挡;
②穿刺过深或针头斜面未全部进入静脉内;
③采血导管被挤压粘连或弯曲变形;
④止血带压力不足或过高,造成表浅静脉不充盈或深部静脉回流受阻;
⑤献血者精神紧张,出现献血反应,造成静脉痉挛或塌陷。针对上述原因作及时处理,保持血流通畅。
(3)认真核对袋签、管签上的编号、姓名和血型是否一致,如有标签脱落,须从血袋内重新抽血样复查肝功及血型,结果一致后方可送出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宜州市为109名滞留人员采集DNA血样
采集血样进行DNA技术鉴定,再进行与犯罪现场采集的犯罪嫌疑人的血样以及血液库中的样本进行比对 。
目前,DNA鉴定技术比较多地运用于一些重大疑难案件尤其是凶杀案、强奸案的侦破中,主要是将受害人身上的血迹、精斑的DNA与犯罪嫌疑人的DNA进行比对,以认定或排除嫌疑人。
国家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对于采集、供应血液或者制作、供应血液制品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的检测、操作规定。
比如《采供血机构和血液管理办法》、《供血者健康检查标准》、《供血浆者健康检查标准》、《血液制品管理条例》等等,从而为血液、血液制品的采集、制作、供应工作建立了一整套的管理制度。
然而,实践中有些单位仍违反检测、操作规定、不仅侵犯了国家对血液、血液制品的管理制度,而且往往会产生危害他人身体健康的严重后果。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因此,本法增设了本罪,有利于抑制这类单位犯罪活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采集、供应血液、制作、供应血液制品事故罪
采集血样进行DNA技术鉴定,再进行与犯罪现场采集的犯罪嫌疑人的血样以及血液库中的样本进行比对 。
目前,DNA鉴定技术比较多地运用于一些重大疑难案件尤其是凶杀案、强奸案的侦破中,主要是将受害人身上的血迹、精斑的DNA与犯罪嫌疑人的DNA进行比对,以认定或排除嫌疑人。具体作用:
1、依靠DNA鉴定技术能够锁定犯罪嫌疑人;
2、依靠DNA鉴定技术能为串并案件提供依据;
3、依靠DNA鉴定技术能够排除犯罪嫌疑,纠正错案。
收集个人血型和DNA资料,建立个人信息库。
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