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夏秋之间,共产党员莱奋生领导的一支游击队活动在西伯利亚滨海苏昌地区。一天,莱奋生派矿工出身的传令兵莫罗兹卡去送信。莫罗兹卡本想去军医院看望妻子瓦丽亚,因而有些不乐意。但他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同意执行命令。
送信途中,莫罗兹卡救了一个被白匪军打伤的年轻人密契克,将他送往军医院。归途中,莫罗兹卡违纪偷了田里的瓜。莱奋生召开大会对他进行教育。
不久,莱奋生接到游击队参谋长的信,得知游击队主力在城里受到日军袭击,伤亡惨重。后来派往城里的队员又带回上级的指示:当前的重要任务是必须保存部队的实力,“因为将来要以它们为核心”。
莱奋生眼见形势日益严重,决定组织一次夜间紧急集合,以检查战备的情况。这时,乌苏里江一带已被敌人占领,白军的侦察兵多次同莱奋生的巡逻队遭遇,莱奋生只好把部队撤到森林里隐蔽。游击队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且战且退,由150人减员到120人。
在通往士陀一瓦卡的大道上,已疲惫不堪的游击队又一次遇到敌人的伏击。被派担任巡逻任务的密契克在发现敌人后私自逃跑了,紧跟在他后边的莫罗兹卡发现敌情后却鸣枪报警。
当即被敌人打死。莱奋生率领队员们奋力战斗,终于摆脱了敌人,来到大路边的打麦场旁。这时,全队只剩下19个人了。
莱奋生默默地扫视了一下远处打麦场上的人们,他想,他应该很快地把打麦场上的这些人变成自己人,就像默默地跟在他身后的17个人一样。他想:他必须活着,并且尽自己的责任。
《毁灭》不仅描述了游击队的战斗事迹,而且着重描绘了游击队员精神上的成长和性格的形成。法捷耶夫曾这样概括了小说的主题思想:在国内战争中进行着人材的精选,一切敌对分子都被革命扫除掉,一切不能从事真正革命斗争的人和偶然落到革命阵营里来的人,都要被淘汰。
而一切从真正的革命根基里、从千百万人民群众里生长起来的人,都要在这个斗争中得到锻炼、成长和发展”,在革命中进行着人的最巨大的改造。
作者对小说的人物形象体系和情节结构的安排,都为揭示这一主题思想服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毁灭
好多人写过,法捷耶夫 灭》不仅描述了游击队的战斗事迹,而且着重描绘了游击队员精神上的成长和性格的形成。法捷耶夫曾这样概括了小说的主题思想:“在国内战争中进行着人材的精选,一切敌对分子都被革命扫除掉,一切不能从事真正革命斗争的人和偶然落到革命阵营里来的人,都要被淘汰,而一切从真正的革命根基里、从千百万人民群众里生长起来的人,都要在这个斗争中得到锻炼、成长和发展”,在革命中进行着“人的最巨大的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