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礼仪的特色风俗有哪些

成年礼仪的特色风俗有哪些
2025-05-12 17:27:15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淮南子·齐俗训篇》说:“中国冠笄,越人劗发。”劗发即断发。中国男子成年实行冠礼,女子成年实行的笄礼。古人成年光行冠礼,然后才行婚礼。所以冠婚二字常常一起使用。《黔书)说凿齿是为了不“妨害夫家”,即女子要先凿齿,后出嫁,否则必害夫家。《管子》说,越国青年热爱祖国,当敌人入侵时,纷纷凿齿表示成人,参军打仗。因此,断发文身和拔牙、凿齿都是表示成年的标志,而不是避蛟龙之害或装饰美观及便于灌进药水等。这是母系氏族社会“成丁礼”的遗俗。扬宽的《冠礼新探》说,“冠礼”是由氏族制时期的“成丁礼”变化来的。我们认为这种说法是对的。由“成丁礼”到“冠礼”断发文身或凿齿拔牙表示成丁礼、以及血缘复九、父仇不共戴天、女子结婚不落夫家等等,都是由氏族公社遗传下来的风俗习惯。(参考黄现璠撰《试论百越和百濮的异同》 思想战线, 1982年 01期)
亦称"成丁礼","成年式"。旧时青年跨入成年阶段时举行的仪式。形式因民族不同而各具特点:
汉族男子20岁行加冠礼,女子15岁行加笄礼。
各地风俗
云南宁蒗彝族地区行换裙礼。
云南宁蒗彝族自治县永宁纳西族女子、男子则分别行穿裙子、穿裤子礼。云南西双版纳布朗族行报告礼。
云南麻栗坡瑶族行“度戒”礼。
藏族女子行戴巴珠礼。
台湾高山族男子16至19岁举行的成年礼仪。包括斋戒、长老训示,举行赛跑、歌舞,宴会等活动。台湾东海岸、中央山脉高山族各支系都有此俗,但仪式的内容、年龄各有差异。
普米族习俗
普米族少年儿童到了13岁,便举行"穿裤子"、"穿裙子"仪式,这一习俗称为"成丁礼"。
普米族的成丁礼大多于过年(即春节)时举行。仪式多由母亲或舅父主持。届时,全家人围坐在烈火熊熊的火塘周围,怀着喜悦的心情注视着这一场面。成年儿童走到火塘前的神柱旁,双脚踩在猪膘和粮袋上。猪膘象征财富,粮袋象征丰收,意味着长大后有吃有穿,生活美满幸福。
如果是男孩,还要右手握尖刀,左手拿银元。银元象征人生的轨迹,尖刀象征勇敢。如果是女孩,则要右手拿耳环、手镯等装饰品,左手拿麻纱、麻布等。象征着可享受的家庭权力和应承担劳动义务。接着由巫师向灶神及祖先祈祷,由舅父或母亲换下他(她)的长衫,给他(她)穿上短上衣、长裤(百褶裙)。
换装完毕,大家都要赠送给他(她)一点礼物,以示祝贺。小伙子(姑娘)也要向灶神和亲友们一一叩头,敬酒致谢,并希望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上继续得到他们的保护与帮助。此后,成年的小伙子或姑娘可以参加集体的生产劳动和各种社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