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县位于北纬24.02--24.35度,东经116.53--117.31度之间,地处闽南金三角西南部,东连龙海市、漳浦县,西邻广东大埔、饶平,南靠云霄、诏安县,北接永定、南靖县,邻厦门、汕头两个经济特区,为福建省漳州市所辖。既是山老区县,又是沿海经济开放县,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祖籍地。全境面积2328.6平方公里,其中山地260万亩,耕地34.2万亩,辖16个乡镇(场),240个行政村,10个居委会,2571个自然村,人口54.6万人。县城小溪镇,距芗城区61公里,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平和县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从明正德十三年,即公元1518年置县至今,已有480多年的历史。蜚声海内外的千年古刹三平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芦溪绳武楼、福建省重点风景区灵通岩、以及南胜五寨窑、九峰文庙、城隍庙、现代文学大师林语堂故居、“阿里山王”吴凤故里等名胜古迹,无不蕴含着华夏民族悠久历史的神韵,凝聚着平和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平和县是福建省革命根据地之一。早在上世纪20年代,朱德、陈毅、谭震林、刘永生、彭冲等一批革命前辈,到平和从事革命活动。以朱积垒为首的中共平和县委领导农民武装,于1928年3月8日举行的平和暴动,打响了八闽第一枪,“是土地革命在福建开始的信号”。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一直到解放战争,平和人民紧跟中国共产党,坚持革命斗争,为人民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据统计,全县有革命烈士800多人,占漳州市烈士总数的1/3。平和革命烈士纪念碑、平和暴动纪念馆、红军红三团与红九团会师纪念馆等革命胜迹成为平和人民革命英雄本色的历史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