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坏风景区的事例

比如 专门去破坏国家风景区的事例 写作文专用的
2025-05-12 02:26:33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公开报道的九寨沟自然景观被破坏的事并不在少数,其中以“张纪中的《神雕侠侣》剧组破坏自然景观”最为轰动。  去年11月,根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者揭发,原本禁止游客“触水”的九寨沟,破例让张纪中的《神雕侠侣》剧组多次“下水”拍摄。该知情者还指出,在张纪中的要求下,这部戏的选景都是九寨沟最美的地方,包括著名的珍珠滩瀑布。他向媒体透露:“张纪中不懂得怜香惜玉,让摄影师来回在水中走动,还让马匹在里面拼命折腾,这些都伤害了九寨沟的水环境。在没人管的状态下,工作人员也肆意破坏,把珍珠滩瀑布四周的青苔踩得七零八落,有些地面甚至已是一片空白,连植被都被破坏了。”这个消息引起了公众一片哗然。  事隔一个月,歌手李进再次公开出具证据举报张纪中的《神雕》剧组严重破坏大九寨景区的两大自然景观——神仙池和钙化瀑布。在他给国家环保总局的揭发信中这样写道:《神雕》剧组在神仙池钙化层上非法搭建用于拍摄的人工景观,破坏了自然景观协调性,更严重的是对钙化层形成难以估量的损害;肆意践踏神仙池钙化堤,留下几十个可能多年也不能修复的印记(相关人士指出,假如有50个剧组在九寨神仙池做出同样的事情,这个需要百万年钙化过程才能形成的仙境就可能毁于一旦)。李进认为,《神雕》剧组身为公众极为关注的群体,却为人类的生态保护做出了最坏的示范。  为了求证,记者联系上了九寨沟风景区管理局的苏先生。在采访中,他坚称自己不清楚当时九寨沟水质被污染的情况。“这个事情过去一段时间了,当时《神雕》剧组在这里拍戏都是领导直接批准的,所以,应该是在多方考量下剧组才这样做的。”  其实,张纪中本人曾在第一次被揭发的时候,提出愿意免费为九寨沟拍摄耗资80万元的宣传片作为补偿。事隔将近半年之后,正在北京做《神雕》后期工作的张纪中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口气有些无奈:“这个事情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你们没有必要还是拿出来说。我该说的该做的都说了做了!”当谈到80万元免费拍风景宣传片,张纪中这样解释:“我们的确拍了几卷九寨沟空镜头的带子,临走的时候已经交给了九寨沟景区管理局让他们自己剪辑,不过我们这么做的目的只是感谢九寨沟当时一个多月的照顾,而且正好有多余的镜头,当然不要让它浪费。”他向记者解释,拍宣传片只是义务,并不是因为破坏九寨沟的风景而“亡羊补牢”。  至于张纪中免费拍宣传片,苏先生说剧组能在九寨沟拍戏就是免费的宣传,就如当年《英雄》在九寨沟拍摄就做了很好的形象宣传,他并不肯作出正面回答。

回答2:

1995年在西班牙沙罗特通过的《可持续旅游发展宪章》指出:“旅游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旅游能促进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同时旅游也加剧了环境的损耗和地方特色的消失”。 风景名胜资源与环境进入高损耗期 面对不断升温的旅游和火爆的假日旅游现象时,我国风景名胜区对环境与资源保护投入十分有限,在治理上往往处于被动。在假日旅游的诸多载休中,与游乐场、城市公园、旅游度假村等相比,风景名胜区的资源环境是最脆弱的,同时,由于游客在风景区内活动范围大,随意性强,保护和监管难度也是最大的。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旅游作为国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的较高级的文化休闲消费行为,在我国仍处在初级阶段,相当数量的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受经济利益的影响,往往忽视旅游过程中的环境因素。许多游客环境意识有限,对真正意义上的旅游概念的理解尚有偏颇。大量的游客进入风景区,对资源与环境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从今年假日旅游现象的特点分析,综合以上情况,再加之高速发展的工业化、城市化给风景资源环境带来的污染,以及自然灾害和人为的破坏性开发因素,现阶段我国的风景区资源与环境已进入高损耗期。最高游客量不等于最佳游客量风景名胜区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上,这已是风景名胜全行业,包括旅游行业的共识。但每个景区最佳的游客量是多少,如何按最佳游客量对景区的游客实施有效而科学的调控,是假日旅游现象中的一个十分敏感而重要的问题。我国大多数风景名胜区没有对核心景区的最佳游客量进行过科学的评定,一些景区目前对外公布的最大游客量还只是一般性评估,部分景区把最高峰的游客量额定为最佳游客量,这将对景区的生态环境和科学化管理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 游客量超过限度直接对景区的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由游客带来的固体废弃物、水质污染、空气影响、噪声污染,以及不当行为的直接损害,都对景区生态环境产生直接威胁。但由于这些破坏和污染大多处于稳性过程,我们往往没有把现阶段游客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放到风景资源和生态环境总的生命过程中比较,忽视了景区资源和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在现阶段量变加快的过程。此外,最佳游客量是由多项综合标准加以确定的,游客的舒适度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准,当游客量超过一定限度时,不但生态环境受影响,也直接影响游客的游览兴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