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松赞干布反客为主赢公主
公元7世纪上半叶,在祖国西南地区一个新兴的强盛的吐蕃王国崛起了
。
吐蕃赞普(赞普,吐蕃王号)是松赞干布。
松赞干布(617—650)少年英雄,才华出众。史书称颂他“为人慷慨才雄
”,“骁武绝人,性慷慨”,“多英略”,“通达工艺、历算、武技”等,
可谓学问渊博,文武兼备。
松赞干布十三岁继位,629—650年在位。即位后依靠叔父论科耳和宰相
尚囊等众臣,迅速平定了内乱,避免了一场分裂危机;继而降伏苏毗、羊同
等部而完成统一。随后便决定迁都逻些(今拉萨)。
吐蕃各部和中原地区很早就有密切的经济与文化联系。特别是公元634
年,松赞干布在征服苏毗、羊同诸部之后即遣使者到唐朝通好。唐朝亦派使
者前往致意。
之后,松赞干布欲联姻唐朝,派宰相禄东赞到唐廷求亲纳聘,于公元640年1
0月到达长安。
唐太宗诏准请婚,决定以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这样,自唐蕃通聘以来,吐蕃四次请婚,终得实现。
可是,民间传说的松赞干布求婚却有另一番幽默情长的故事。
唐朝文成公主不仅相貌美丽,而且聪慧过人。
传说她在选驸马时竟提出了这样一个不同寻常的条件,即谁能提出问题
把她难倒,她就嫁给谁。
许多前来求婚者向她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都没有难倒她。
松赞干布前来向她求婚,径自向文成公主提出了一个问题,使她无法回
答而嫁给了他。
松赞干布提出的问题是:
“请问公主,我应该提什么问题,才能使你成为我的夫人呢?”
天下的“问题”何其多也!松赞干布一不问天文地理,二不问历史文化
与历算桑麻,偏偏问出这么一个“独一无二”的问题来,直捣二人间婚嫁的
要害!
隋唐之际,即公元七世纪前期,吐蕃族出现了一位杰出领袖名叫弃宗弄赞,西藏的佛教史则称之为松赞干布,后来的历史文献均用此名。他年纪很轻就当了赞普,性格骁勇,足智多谋,勇敢善战,带领他的部下,用武力征服青藏高原的许多部落,连实力与之相等的羊同国(有大小二羊同国)也俯首归顺,其余较小的部落无不影从,建立起强大的奴隶制政权,成为青藏高原各部落的霸主,以逻些(今拉萨)为首都。那时内地正是唐太宗贞观时期,声威远震,万国朝宗。而松赞干布又素慕唐朝的文化,景仰唐朝的文明,于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派遣首批使者来到长安,唐朝亦遣冯德遐回访吐蕃,成为汉藏民族友好关系的开端。此后,松赞干布多次遣使来长安朝贡,欲效吐谷浑及突厥之先例,娶唐朝公主为妻,唐太宗没有允许。使者回到吐蕃谎称:“初到长安,唐朝十分优待,允许通婚。正好碰上吐谷浑国王入朝,在唐太宗面前离间我们的关系,遂罢通婚之议。”松赞干布闻之甚怒,与羊同等部落连合出兵,攻击吐谷浑。吐谷浑招架不住逃至青海。吐蕃攻击党项及白兰两个部落之后,屯兵20万于松州(今四川松潘县)之西,遣使送金银币帛至长安,声称是娶公主的聘礼。由使者传话威胁说:“若大国不嫁公主,当即进攻内地。”这种以重兵逼嫁,胁迫成婚的无礼要求,自然遭到唐太宗的反对。不久,松赞干布果然率兵进攻了松州。唐太宗当即遣吏部尚书侯君集率兵5万分四路合击,斩首干余级,松赞干布大败,引兵遁逃,遣使谢罪,复求婚约,唐太宗这次才答应通婚的要求。 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松赞干布派遣他的大相(职同宰相)禄东赞送上黄金5000两,珠宝数百件到长安聘婚,唐太宗答应将宗室之女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相传唐太宗在答应之前曾经“五难婚使”。五件难事之一就是要使者认出百匹母马与百匹驹马的母子关系。这意味深长的难题含意婚使心领神会,即汉藏两族通过公主出嫁要建立永久的母子亲情。据说禄东赞运用吐蕃人丰富的牧畜经验,将母马和驹马分别圈起来,并暂时断绝驹马的饮水和草料,过了一两天之后,把母马与驹马同时放出马厩,顿时出现了母觅子,子寻母,母子偎倚一起的动人景象。禄东赞就这样地一一解决了五个难题,唐太宗十分高兴,允许他立即迎娶文成公主入藏。唐太宗对文成公主出嫁西藏之事十分重视,不仅为她准备了很多妆奁,其中包括诗文、经史、农事、医药、天文、历法等书籍,还有谷物、蔬菜、果木种子以及各种精美的手工艺品。除此之外,还带去了各种技术工匠和一支宫廷乐队。当时唐朝盛行佛教,文成公主是一虔诚佛教信仰者,所以还带去了一尊佛像。 参考: http://post.baidu.com/f?kz=216882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