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理位置潍坊市地处山东半岛中部,地势南高北低,南部是山地丘陵,中部为平原,北部是沿海滩涂,海岸线长113公里。现辖寿光、诸城、青州、安丘、高密、昌邑六市,昌乐、临朐二县,奎文、潍城、坊子、寒亭四区。总面积1.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847.5万人。 潍坊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地跨北纬35°41'~37°26',,东经118°10'~120°01',东邻青岛、烟台市,西接淄博、东营市,南连临沂、日照市,北濒渤海莱州湾。市域地势南高北低,南部是山区丘陵,中部为平原,北部是沿海滩涂,山区、平原、滩涂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28.7%和13.6%。海岸线长113公里。 二、自然资源与气候潍坊资源丰富。沿海地域辽阔,拥有4462平方公里的浅海、滩涂和滨海平原。沿海地下卤水面积1100平方公里,净储量58亿立方米,动储量75亿立方米,平均浓度是海水浓度的2-6倍,具有发展盐业和盐化工业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全国最大的盐及盐化工基地。目前盐田面积达4.2万公顷,年生产能力600多万吨,占全国的五分之一,盐业产品发展到50种;纯碱年生产能力100万吨,产量、质量、出口量均居全国第一;工业溴、氯化镁7万多吨,占全国的90%以上。矿产资源已发现金、银、铁、煤、石油、蓝宝石、重晶石、沸石、膨润土、花岗岩、矿泉水等58种,探明储量的36种,有12种矿产储量居山东省首位。 【地形】由北向南,海拔逐渐增高,大体由潍北滨海低地区,潍中洪积、冲积平原区,潍南低山丘陵区3个地貌区的18个地貌类型组成。 【地质】处于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和第二沉降带衔接部位,各县市区横跨鲁东古隆起区西部、鲁西隆起区东部及沂沭断裂带北段。市域内岩浆岩分布较广,以中生代燕山期岩浆活动最强烈,形成大面积的火山岩、侵入岩。 【山脉】境内西部为泰山山脉的鲁山和沂山北麓,分布在青州、临胸、昌乐、安丘等县市的中南部,最高点在临朐县南部与沂水县交界处的沂山玉皇顶,海拔1032米。东部属崂山山脉的余脉,主要分布在诸城市一带。 【河流】主要有:潍河、弥河、白浪河、胶莱河,其它100多条河流均系上述河流的支流。过境河流有小清河。 【海域】海岸为东南、西北走向。西起淄脉河口,东至胶莱河口,全长113公里,呈弧形曲线状。海岸属平原淤泥类型,滩涂、浅湾面积2446.7平方公里,其中潮间带446.7平方公里,浅海2000平方公里,自然比降1/2000~1/8000。海岸线海拔3米左右。 【土壤】自南至北分布着棕壤、褐土、潮土、砂姜黑土和盐15大土类、15个亚类、34个土属、110个土种。棕壤土类主要分布南部山丘地带,占可利用土壤面积的26.4%,适宜种植喜酸嫌钙植物,如松、柞、茶、栗等。褐土主要分布市域中南部,占7.29%,适宜喜钙嫌酸等植物的生长。潮土主要分布市域中北部,占19.9%,其中脱潮土是粮、菜精种高产土壤,湿潮土适宜种植小麦、大豆、棉花、麻类等。砂姜黑土主要分布胶莱河流域及其低洼地区,占8.98%。盐土主要分布北部滨海地带,占7.43%。 【植被】气候温和,地形复杂,植物资源丰富。有木本植物243种,分属58科。山地丘陵区以落叶、阔叶林木为主,分布在南部临朐、青州、安丘、昌乐等县市。山地丘陵草丛、草场面积4.03万公顷,占自然草场面积的30%;山丘疏林草丛、草场面积2.10万公顷,占15%;山丘灌木草丛、草场0.62万公顷,占4.6%。沿海滩涂区多耐盐碱的落叶、阔叶林类,集中分布在寿光、寒亭、昌邑3市(区)北部。平原河谷区是以农田林网和沿河丰产林组成的防护林网,适宜以粮食作物为主的栽培植物生长。 【气候】属北温带季风型半湿润气候区,年平均降雨量652.8毫米,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2.3℃。1月份为全年最冷月,平均气温为-3.2℃;7月份为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5.6℃。春季升温迅速,秋季降温幅度大,无霜期为198.4天。 【自然灾害】主要有地震、旱灾、涝灾、风灾、雹灾、霜冻、雷暴与雷击、风暴潮等 历史文化夏有斟灌、斟寻、寒、三寿等国。商逄等封国。周属齐、鲁、纪、杞等国。秦属胶东、临淄、琅琊三郡。汉属青州、密州。宋属京东东路。元为山东东西道宣慰司益都路。明清属青州、莱州二府。1928年各县直属山东省政府。建国后到1988年,地专级行政建置主要为昌潍专区、昌潍地区、潍坊地区、潍坊市。
潍坊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名且三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早在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境内就有氏族部落秤和生活。夏代、商代境内分别建有封国,春秋、战国时期,分属刘、鲁等 国。青州还是我国历史上的军事重镇。久远的历史给潍坊境内留下了不同时期的文化群带,有古遗址、古建筑、古石刻和遗像等不可移动文物1800多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27处,县级400多处。
潍坊作为历史古州名郡,人才荟萃,英杰辈出,文化各人灿若星辰,生于潍坊市域或曾活动于此的高层次文化名人就有100多人。他们对潍坊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据传孔夫子的七十二弟子之一、精通鸟语的公冶长就生长的安丘市的书院村,至今该村还有碑文为记。春秋末期,齐国政治家晏婴,博闻强记,善于辞令,辅佐齐灵公、庄公、景公,政绩卓著。他出使楚国的故事为后人广为传颂。东汉末年徐干,是一名哲学家、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另一“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曾在寿光一带任过北海相,他曾“制城邑、立学校,表显儒术,荐举贤良”,“在郡六年,政绩赫然”,世称“孔北海”。北魏农学家贾思勰,肯有广泛的农事经典,对研究办业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北宋画家张择端,擅长给画车马、舟船、桥梁、城郭和街道,现有存世画<<清明上河图>>,描给了当年汴梁近郊在清明时节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景象,画面形象生动,是一件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优秀风俗画。北宋著名的金石学家赵明诚与夫人李清照多年寓居青州,他们的诗词创作,以及有名的<<金石录>>著作,名冠一时。宋代潍坊还涌现了李成等一代著名文学家和科学家。元代二钦所著地方志<<齐乘>>,以元朝山东东西道宣慰司所辖益都邑、古迹、亭馆、风土、人物等。是研究山东地方志的一部珍贵资料。明代散曲家冯惟敏,著<<海浮山堂词稿>>和<<山堂辑稿>>,所写散曲,风格爽朗,题材广泛,有些作品反映了当时的民间疾苦,讽刺了封建官僚的贪婪横暴。清代内阁大学士、书法家刘墉也是潍坊人。清道光年间潍坊陈官俊,任过户部、兵部、吏部三部尚书和协办大学士,有多种著述留于后世。其子陈介祺,第我国著名金石学家,著有<<十钟山房印举>>等专著30多部。他对潍坊的嵌银、仿古铜、铸铜印、拓片等民间工艺品的发展起了奠基作用。清朝末年,潍坊一条巷子出了曹鸿勋、王寿彭两名状元,一时传为佳话。 原籍他乡,曾在潍坊为管做事的历史名人也有许多,如唐代大书法家李邕、北宋宰相寇准、著名文学家欧阳修等等。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知密州,写下了<<超然台记>>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200多首脍炙人口的佳作。清乾隆年音,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曾在潍县做过七年的县令,他为政清廉,请诗书画并称“三绝”,他在此留下了不少诗文和书画,至今流传二世,为世人称颂。著名宰相刘墉,人称大清国第一才子,“刘罗锅”更是家喻户晓,其书法、绘画更是一绝,在清代自成一派。
革命时期的潍坊也有诸多的优异表现。著名的潍县攻坚战是华北平原上的第一个攻坚战,该战役在中央的正确领导及潍坊人民的浴血奋战下,取得了胜利。这场战役的成功为之后的多次攻坚战提供了宝贵经验。
现代和当代著名人物有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无产阶级革命家陈少敏,著名文学家 王统照 王统照更多>>、崔嵬、臧克家、王愿坚、王大化等一大批名人志士。他们所限得的杰出成就,让世人瞩目,让潍坊人引以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