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听器适应性训练并不复杂,总的原则是坚持戴用、分步适应。从每日戴用时间上讲,宜从短到长;从音量调节上看,宜先小后大;
从交际环境说,宜先安静后嘈杂、先简单后复杂。如此循序渐进,才能够帮助使用者尽快渡过适应期,使助听器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一旦如此,相信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也会“依赖”是助听器的。
提示:
1、助听器不是普通的商品,最好是要经过专业验配,不要随意购买。可以到专业的验配中心由验配人员通过听力检查,选配合适的助听器来补偿残余的听力。
2、听觉神经会“用进废退”,老年人宜早配助听器,不要等到耳聋发展到很严重时才使用;长期配戴助听器,能使退化的听觉功能得到恢复。
1. 在最初使用时,助听器的音量应调小点,先练习适应自己的声音。不要在意有些字没能马上听得清楚。让大脑对放大了的语言声音有一个主动的定位和适应过程。
2. 首先在比较安全的环境下适应助听器,这也是让大脑能够对语言声音的主动适应和习惯过程。
3. 家人和朋友在与您说话时,让他们先设法引起您的注意。而且不要大声喊叫,但要把话说得慢些、清楚些。
4. 看电视或听收音机时,由于演员们常喜欢用特殊的声调说话,伴随的音乐效果也常遮盖了对话声,因此,尽可能坐在2~3米远的距离内,注意对话的音调和速度。
5. 如果您想戴助听器听电话,则可将电话的听筒靠近助听器的麦克风,但不要紧贴在耳朵上。自己可以多方尝试,找出最适宜接受的位置。有些助听器上装有电磁波接受器,直接接收电话里的电磁波;如果您的助听器上有此装置,打电话时,可以使用它,但音量可能需要调得大些。 不要勉强自己做太多的练习。
6. 如果感到不适,就把助听器关上或取下来,休息片刻后再戴上,应该坚持佩戴,让大脑持续得到有效刺激,逐步恢复对噪声的主动滤过和分辨功能。
7. 适应过程可能需要几个星期,也许会需要时间更长一些,有的人要三个月左右。
8. 可能有一部分老年人,对言语的辨别能力比较差,即使没有听力损失也有语言识别障碍的问题,对于这部分人员则不能有过高的期望值。但毕竟助听器会提高听力,改善佩戴者的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讲:助听器增加了声音对大脑的刺激,或许会延缓大脑衰老的速度。
初戴助听器适应计划原则:时间由短到长,使用环境由安静到嘈杂,心态平和,耐心适应!
个人计划:(不简单调节音量,能有效保护残余听力)
第一周,在家中使用助听器1-2小时,重新熟悉和分辨各种声音,即使有的声音您不熟悉或没听懂,不要紧,请坚持练习。如:试着听各种水流声(看电视和听电话较难适应);
第二周,可以到小区花园散散步,相对安静的环境使用4小时,感受不同的声音,尝试听听鸟叫,树叶摆动、风吹等;
第三周,尝试去不太吵的公共场所(车辆不多的街道),或与不熟悉的人交谈,听不清别着急,不可通过加大音量来听清,重要的是锻炼和熟悉;
第四周,如果之前的锻炼和适应比较顺利的话,可以放心去使用了,记得去验配店再调试新参数(因为初期调试的是为了让您适应的)。看电视、接电话等需要更长时间锻炼,正常听力的人也会听不清很多台词和说话。一般1个月后去调试下,适应3个月到半年基本稳定,不仅能保持,还能通过声音对听毛细胞的良性刺激,提高言语识别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