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壳运动得动力是什么?

不是说地壳在运动吗?不过它得原动力在哪呢?
2025-05-14 03:25:51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由内营力引起地壳结构改变、地壳内部物质变位的构造运动叫地壳运动。

地球表层相对于地球本体的运动。通常所说的地壳运动,实际上是指岩石圈相对于软流圈以下的地球内部的运动。岩石圈下面有一层容易发生塑性变形的较软的地层,同硬壳状表层不相同,这就是软流圈。软流圈之上的硬壳状表层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地壳同上地幔顶部紧密结合形成岩石圈,可以在软流圈之上运动。在地球的内力和外力作用下地壳经常所处的运动状态。地球表面上存在着各种地壳运动的遗迹,如断层、褶皱、高山、盆地、火山、岛弧、洋脊、海沟等;同时,地壳还在不断的运动中,如大陆漂移、地面上升和沉降以及地震都是这种运动的反映。地壳运动与地球内部物质的运动紧密相联,它们可以导致地球重力场和地磁场的改变,因而研究地壳运动将可提供地球内部组成、结构、状态以及演化历史的种种信息。测量地壳运动的形变速率,对于估计工程建筑的稳定性、探讨地震预测等都是很重要的手段,对于反演地应力场也是一个重要依据。对缓慢的地壳运动,可根据地质学(地层学、古生物学、构造地质学等)、地貌学和古地磁学的考察,参考古天文学、古气候学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判定。例如,大陆漂移学说是从古生物学、古气候学找到迹象,又通过古磁极的迁移得以确立的。现在根据同位素年龄的测定和岩石磁化反向的分析,可以进一步认识地壳运动的演化。对于现代地壳运动,一般采用重复大地测量的方法,如用重复水准测量来研究垂直运动;用三角测量或三边测量的复测来研究水平运动;用安放在活动断层上的蠕变计、倾斜仪和伸长仪等做定点连续观测来监视断层的运动。20世纪70年代后期,进而利用空间测量技术(激光测月、人造卫星激光测距和甚长基线干涉测量等)监测不同板块上相距上千公里的两点间的相对位移(精度可达2~3厘米),用以测定板块之间的运动。除此以外,还可以利用海岸线的变迁,验潮站关于海水涨落的记录等,推断现代地面的升降运动

回答2:

地球与蛋壳破裂的熟鸡蛋很相近。差别只是破裂的地壳之下不是凝固的鸡蛋清而是流动的地幔而已。

在一定的时间限度内,地壳完全可以视为厚度是稳定的,地壳各组成部分的相对关系也是基本稳定的。事实上地壳运动是遵守牛顿定律的。例如太平洋与大西洋水深差异、地震的分布呈一定的带状(地震带)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两大地震带,这些都是能够用力学来加以解释的---刚度决定一切!

地壳板块运动是因为海底扩张,但地壳运动的动力并不是许多板块理论学者所注重地幔热流作用,大洋中脊处涌出的软体(流体)地幔物质硬化成为固体后因不可再随意变形流动而产生的固体体积挤压力导致板块运动。当然地幔热作用对地壳运动也是有影响的。地幔热作用通过对地幔内的俯冲洋壳而影响全球地壳运动!只是这种贡献不是许多板块学说学者所称的牵引力,而是地幔对俯冲洋壳热融解所导致的地幔阻力变化(包括热融解导致的俯冲洋壳的截面缩减与俯冲洋壳的部分断裂脱落),这种地幔阻力变化对所在火山岛弧的地震有最大的贡献!

地壳各板块(块体)均有各自的几何形状、材料特性,根据它们间的运动、位移、应力应变及地壳宏观地质现象(地震与火山活动),把它们数字化按照地球实际组合起来,所得到的就是地壳运动方程。可以以之研究地壳运动动力问题,更可以以之研究地球地震运动!地壳运动与地震实际上就是多点力的作用下多块体运动问题。

地壳运动方程工作需要很大的人力与物力投入。一旦地壳运动方程获得成功,其结果必然会大大提高地震预报工作的可靠性,因为它的工作基础是所有的地震历史记录和人类对地球运动的了解并可以用现有的地震历史记录和未来的地震记录来做检验的!

回答3:

一百多年来,地壳运动的很多现象己被人们探索的差不多了。海陆变迁,造山运动,海洋扩张,洋中脊等都是地壳运动所产生一些现象。关于地壳运动的原动力也有很多种说法,只因这些说法的说服力太有限,至今未能得到一致公认。
海潮的现象大部分人都知道,公认的观点是日月的引力造成的。就目前观察,海潮是地球表面上最大的动力。
以大西洋为例来说说这个原动力。
当西海岸涨潮时,海水从东海岸向西海岸整体移动,到西海岸边遇到海岸阻挡不能继续前进了。但后面的海水还在不断的向西海岸移动,使水位继续上升。这时的大西洋西海岸及海底地壳,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亿万年前大西洋的海底还是个完整坚硬的海底地壳,宁断不弯。西海岸受潮水重压必然下沉,东海岸的海底地壳理所当然要上翘。海底地壳象翘翘板一样,东海岸涨潮西海岸翅,西海岸涨潮东海岸翘。翘翘板都有个支点,海底地壳也有个支点。支点就在洋中脊这个地方。
亿万年前,这里没有洋中脊。只是因为每天两次的潮涨潮落,海底地壳的此起彼伏,此伏彼起。支点处的地壳过于疲劳,终于裂开了,几乎从地球的赤道裂到了两极。越裂越宽,越来越深,直至地底的岩浆喷涌而出,逐渐增生成今天的洋中脊。
每天两次的涨潮落潮还在继续,大西洋的海底却一分为二了。这时西海岸涨潮东海岸也不能上翘了,上翘的位置改到洋中脊那了。洋中脊那成为地壳运动的发源地。无论是东海岸涨潮还是西海岸涨潮,洋中脊那的地壳都会有上翘动作。且每次上翘都有新岩浆喷出的可能性。岩浆喷出遇海水冷却后会很坚硬,它象楔子一样填补了被撕裂的缝隙,致使被潮水压下去的海底地壳再也无法回到原来的样子。洋中脊就这样不停的在海底增生扩张,而我们只能看到海洋扩张。可以这样说,今天的洋中脊就是亿万年后的大陆。现在的大陆,就是亿万年前的洋中脊。
根据以上所述,海潮是地壳运动的原动力,日月可能是海潮运动的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