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那一片蛙声》是古清生为数众多的散文中的并不是很为人所知的一篇作品,跟《魏氏熏鸡》和《古巷道》比起来,《总有那一片蛙声》的影响明显较弱,评论声也很少。然而,这篇散文却颇有意境美,值得每个人细细品味。
读这篇文章之前,我们不得不先了解一下作者。古清生,客家人。祖籍是在江西,出生在湖北。曾从事地质勘探、宣传和专业写作等公职,1994年辞职到北京从事职业写作。自由撰稿人,著名畅销书作家。
他以其地质队员的姿态步入流浪写作,将流浪、生命、写作融于一体,创造出奇特的充满个性化的行走文学文本。本来客家人生来就有一种背井离乡的历史渊源,血液里流淌着“流浪”因子,再加上作者“北漂”多年,想起故国,总会有漂泊不定之感,因此我们很容易理解《总有那一片蛙声》中倾诉的细腻情思。
“蛙声”是作者故乡生活中一种难以忘记的事物。作者巧妙地把对故乡抽象化的“情思”用形象的“蛙声”来替代,以写对“蛙声”的难忘来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怀念、难舍之情;同时,整篇文章是围绕着“蛙声”来写的,作者既写了故乡的“蛙声”,又写了在北京时所想象、盼望的“蛙声”。可见,标题“总有那一片蛙声”既点出文章的线索,又生动形象而含蓄地写出作者对故乡的依恋、怀念之情,显示出文章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