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竞赛大纲进行学习是很必要的,同时需要对那些竞赛所要求的公式熟记,平时也应该多留心一些竞赛题的奇妙解法,往往是可以举一反三的,应考前,好好的回忆一下,还有就是一些竞赛专题需要留意,比如几何题,不等式往往都会有一道的,而且分值是比较大的,像几何题,在全国数学联赛中,往往都是考到托勒密定理、塞瓦定理、、梅涅劳斯定理、圆幂定理。全国数学联赛分一二试,第一试几乎都是高中所学的知识,难度也和高考差不多,但是解题方法会较为灵活些,二试倒是挺难的,但如果你一直都有学奥数,那应该还可以。
去年我们是一试100分钟、120分、高考难度,二试150分钟、180分、竞赛难度。今年最多调整一下,当然也可能不会。但总分是300分,二试是四道大题,第一道40分,定是平面几何。第二题40分,后两道各50分,有数列、不等式、排列组合、数论中选三种。一般各省区一等奖30人左右,二等奖一至二百人,三等奖不清楚,一般数学好点的高三学生得二等奖是很可能的。资料的话没记错的话<<中等数学>>不错,上面有模拟题。准备的话分类看一下书,平时听课就行了。也要做一下以前的题,注意控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要知道自己的水平,不会的就跳。先这些吧,想到了再写。
奥数是训练运动员,和体育比赛类似的地方是运动员要合理分配体力,你要合理分配时间。卷子几乎一定有你不会的题,所以要在有限的时间做完更多你会的题。
奥数和大学数学不同,大学数学对奥数毫无帮助。物理竞赛和大学内容是一样的。
高二如果你不能至少得到省3等奖(也就是如果你高2和别人高三一起考试要是不能进省300那你水平一定没戏),那么你高三就要高考,需要放弃竞赛。(要知道真正的选手是高1就是全省30,高2进省队,高三国家队20人,不过除了最后6个去IMO,其他人水平都不太好,也就是说能够完成90分钟一个高难题而且发挥稳定,这种选手全国每年20个)
(有数学家从小竞赛,比如陶哲轩,也有年轻时和爸爸一起修水管的leonard susskind[string theory的创始人之一])
竞赛从初赛一路到决赛,解题时间不断边长,从每题2分钟到每题90分钟。最后的数学家是一辈子做一道题。。。。你可以看下成长的方式。
我的建议是如果你喜欢数学,那么你需要一些远见,不要学习奥数,不要在乎名利,建议你看<高观点下的初等数学>klein写的。看完你会脱胎换骨,具有一个数学家的气质。看不完也能获益匪浅。
掌握数学奥赛公式并熟记,平时也应该多留心一些竞赛题的奇妙解法,数学在一些解题方法上是很灵活的..经常的练习一些典型的题型对你会有很好的帮助..
准备数奥需要有很严谨的科学方法,包括前期的知识储备,中期的扩展训练,冲刺阶段的强化训练,难度依次增大,让选手先从基础,再到常见题型,再到能力拓展,一步一步训练,最好的方法是找专业的培训机构,一般学校的老师很难胜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