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孝宗的名字怎么念

朱佑樘这个“樘”念cheng还是tang?
2025-05-10 11:25:56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朱佑樘,发音念做“朱又糖”。

1487年,明宪宗逝世。太子朱佑樘即位,改年号弘治,朱佑樘就是明孝宗。明孝宗即位后努力扭转宪宗时朝政腐败状况,驱逐奸佞,逮捕侍郎李孜省、太监梁芳, 罢免外戚及党羽 。裁汰传奉官,罢免右通政任杰、侍郎蒯钢等千余人,论罪戍斥。革除法王、佛子、国师、真人封号。处死妖僧继晓。任用贤能,提拔徐溥、刘健、李东阳、谢迁等名臣参与机密事务。提倡直言进谏,多次修省,求直言,并令讲官进讲直言勿讳。注意节俭,减免供用物料,节省各种费用。孝宗勤于政事,多次减免灾区粮赋。禁止廷臣请托公事,禁宗室、勋戚霸占土地,侵夺民利 。重视司法 ,令天下诸司审录重囚,慎重处理刑事案件。弘治十三年(1500年)定《问刑条例》。十五年,《大明会典》成。孝宗在位18年,执政期间,社会矛盾有所缓和,统治阶级内部亦较稳定,外患平定,史称弘治中兴。

弘治十八年(1505年)五月七日逝于乾清宫,享年36岁,谥“达天明道纯诚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据说,孝宗因为偶然风寒。太监张瑜,太医院使施钦,院判刘文泰,御医高廷和等人不诊视就开药,致使孝宗误服药物,鼻血不止而死。十月十九日葬泰陵。

孝宗是明代中叶唯一的较为励精图治的贤君。他即位后,首先裁抑宦官及佞幸之臣,太监梁芳、外戚万喜及其党羽均被治罪。又淘汰传奉官2000余人;罢遣禅师、真人等240余人:佛子、国师等780人,被追回诰敕印仗,遣归本土。并调整内阁班底,罢免了不学无术、依附权要的阁臣万安、尹直等人。

回答2:

  明孝宗朱祐樘的“樘”字读作chēng。
  明孝宗朱祐樘(1470年7月30日--1505年6月8日 ),汉族,年号弘治,明朝第九位皇帝,明宪宗朱见深第三子,生母为孝穆纪太后。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九月即位 ,朱祐樘为人宽厚仁慈,躬行节俭,不近声色,勤于政事,重视司法。
  弘治十八年(1505年),朱佑樘病逝于乾清宫,年仅36岁,葬泰陵,庙号孝宗 ,谥号“建天明道诚纯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
  朱祐樘在位期间,努力扭转朝政腐败状况,驱逐奸佞,勤于政事,励精图治,任用王恕、刘大夏等为人正直的大臣,史称“弘治中兴”。

回答3:

应该是念tang 明孝宗朱佑樘,成化六年七月初三日出生(1470年),弘治十八年五月初七日因病英年早逝(1505年),享年36岁。宪宗皇帝第三子,生母孝穆纪太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宪宗逝世,太子朱佑樘即位,年号弘治。孝宗即位后,驱除宫内奸臣,任用王恕、刘大夏等为人正直的贤臣。使当时的朝政焕然一新。弘治一朝,名臣辈出,孝宗勤于政事,励精图治,使明朝再度中兴盛世。后来人们把孝宗统治时期称赞为“弘治中兴”,孝宗去世后,武宗即位,上庙号孝宗,谥号达天明道纯诚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弘治十八年十月,孝宗被葬于十三陵泰陵。孝宗去世后传位太子朱厚照,即明武宗

回答4:

两个读音都可以,意思不太一样,读chēng当“支柱、支持”讲,而读“táng”的意思则没有读“chēng”好。因此,从意义上讲,在明孝宗的名字中应该读“chēng”。


chēng

(1)

支柱 [pillar]

樘,柱也。――《说文》

(2)

引申为抵拒,支持。如:樘柱(抵制)

另见táng

樘2

táng

〈名〉

(形声。从木,堂声。本义:门或窗的框子) 同本义 [door or window frame]。如:门樘、窗樘。又作量词。门扇、窗扇、门框、窗框一副称一樘。如:一樘玻璃门

另见 chēng



táng ㄊㄤˊ

(1)

门框或窗框:门~。窗~。

(2)

量词,指一套门(窗)框或门(窗)扇:一~玻璃门。

郑码:FKJB,U:6A18,GBK:E9CC

笔画数:15,部首:木,笔顺编号:12342434525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