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 ~~~山西的 ~
恬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山西省实施方案
第一章 总 论
1.1 工程名称:山西省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黄河上中游)
1.2 主管部门:山西省林业厅
1.3 承办单位:山西省林业厅天然林保护办公室
1.4 工程性质:新建
1.5 工程建设宗旨:依靠中央政策指导,利用国家投资优势,对我省黄河上中游天然林资源进行保护,加快造林绿化步伐,培育后备资源,妥善分流林区富余人员,控制生态环境恶化,恢复区域林业生态功能,为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1.6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1.6.1 是实现根本扭转我省特别是黄河上中游区域生态环境恶化的关键所在。进入九十年代以来,由于人们对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基建规模的不断扩大,使我省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日益加剧,严重制约着山西经济的发展。所以保护黄河上中游天然林资源是国家黄河上中游生态工程建设的需要,也是实现山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1.6.2 是控制水土流失,涵养水源的根本途径。我省是全国缺水最严重的省份之一,许多地方人畜吃水困难,工农业生产因缺水造成的巨大损失。我省天然林资源多数分布在主要河流的源头,如汾河发源于管涔山林区,三川河发源于关帝山林区,而湫水河、昕水河、涑水河分别发源于黑茶山、吕梁山和中条山等林区,这些地方的森林是山西省主要的水源涵养林。而这些河流又属黄河一、二级支流,是水土流失重灾区。全省每年平均输入黄河泥沙量达3.66亿吨,占黄河上中游总输沙量的23%。严重影响着小浪底等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使用效果和寿命。如汾河水库,从1958年修建至今已有46%的库容被泥沙淤积,严重威胁着太原及其下游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事实证明,森林不仅有吸水、透水能力,促进土壤结构变化,减少水土流失的作用,同时,还有涵养水源,以丰补欠,调节迳流等功能。因此,保护森林,保护天然林是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
1.6.3 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可减轻停采后的林区经济压力,对解决林区职工后顾之忧和稳定职工队伍意义重大。由于天然林停采和营造林投资严重不足,职工收入没有保障,生活困难,人心不稳,林区再生产路子变窄、经济压力加重。因此通过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走保护与发展并重的路子,对增加职工收入,发展国有林区经济有着重大意义。
1.6.4 保护好现有天然林,恢复植被,扩大森林资源是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林区广大职工和群众自身生存的需要。我省森林资源稀少,而可采资源更少。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多,森林资源消耗日益增大,如不及早采取保护措施,将会陷入“越采越少,越采越穷”的恶性循环,从而将危及到林区广大职工、群众和子孙后代的生活。此外,在我省林区中,既有华北地区稀少且集中连片的云杉林和栓皮栎林,又有珍贵的南方红豆杉、连香树,同时还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褐马鸡、金钱豹、麝、勺鸡、猕猴等。因此,保护好现有森林与森林环境,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在山西省林业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
1.6.5 山西十年九旱,水土流失严重,究其原因,就是森林覆盖率太低,现在全省仅有11.7%,根据测算,森林覆盖率只有达到30%以上,才能对调节气候产生作用。1998年长江沿岸洪涝灾害严重,专家们认为主要是长江上游植被减少的后果。因此,山西的天然林资源,一方面要很好地保护起来,使大面积的森林休养生息,恢复其生态功能,提高其生态效益;另一方面就是要根据区域内宜林荒山、荒地的特点,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加快造林进程,逐步提高林木覆盖率,为我省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6.6 保护好现有天然林及森林环境,对调整全省产业结构,综合利用森林资源,增加经济收入意义重大。我省黄河上中游地区地形地貌复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当丰富,仅地上建筑近2万余处,而且大多分布在深山密林和以天然林为主的森林环境中,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近50余处。由于工程区自然条件复杂、海拔、气温、光照、降雨等特征明显,所以野生药用植物和可利用的菌类资源特别丰富,野生药用植物如天麻、黄连、山茱萸、连翘、五味子、菖蒲、黄岑、柴胡、杜仲、野人参等;菌类有猴头、木耳、蘑菇、灵芝等。因此保护好现有天然林及森林环境、将对开展森林旅游、合理开发利用林木资源,有着广阔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