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电压不稳对电脑(不管是台式机还是笔记本)都是有非常大的影响,经常出现电压不稳的现象会导致电脑的硬件发生损坏,直接影响是对电脑的硬盘,其次是电源部分(包括主板上的电源部分),电压过高特别是瞬间高压的情况下,不只是烧掉一个电源的问题,有可能会损坏至CPU和内存条,甚至硬盘,电压过低或电压不稳会导致电脑重启,重启时电脑硬件最容易损坏的是硬盘,一个硬盘经常在非正常关机的情况下使用,寿命会相当短,硬盘的这种损坏属于物理损坏,重要数据挽回是相当难的.所以得务必注意.
大家建议使用UPS,UPS其实是叫不间断电源,但是大家在购买时务必要对想购买的产品进行检测,市面上绝大多数的UPS输出电压都较高,有超过230V的迹象(80%产品有以上情况,包括山特牌).电脑使用的电压过高时间过常对电脑硬件也有影响,这点大家也得注意. 二是:温度对电脑的影响 A、高温对电脑的影响
温度过高会使元器件和集成电路产生的热量散发不出去,从而加快半导体材料的老化,并在内部引起暂时的或永久的微观变化。实际上,当环境温度超过26℃时,内存中数据丢失的可能性开始出现,逻辑运算的结果,算术运算的结果,甚至磁盘上的数据都可能出现错误。一般情况下,室温控制在下列范围比较合适:
开机时18~24℃ 停机时0~40℃
电脑芯片和许多部件对温度非常敏感,环境温度太热,且无通风冷却条件,可使元器件内部温度太高而发生老化。高温还会导致软磁盘的物理变化,致使软磁盘损坏而损坏磁头。部件的温度过高是产生故障及造成衰老的主要原因。通常热量的产生并不是来自整个部件,而是部件里某些特定的区域,例如CPU、电源电路等。可读写存贮器(RAM)芯片是最容易因高温而造成故障的元件。热会使元件产生软性错误(Soft Error)而使数据漏失或错误,就是我们所熟知的热破坏(ThremalWipeout)效应(或称热效应)如:温度过高后经常出现读写错误。除此之外,热量也会造成磁盘损坏,磁盘和唱片一样,如果放置在高温的地方或让阳光直接照射,一定会弯曲变形;一旦弯曲变形,贮存在磁盘里的数据便再也无法顺利读出。如果用两块玻璃把磁盘夹住,放在阳光下照射,这样也许可以使磁盘恢复原状,但是用这种方法成功的可能性很低。
B、低温对电脑的影响
探讨低温对电脑的影响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超高速电脑必须在超低温下才可正常运行,但个人电脑则不行。一般来说,电子元件可以在低温的环境下良好地运行,但温度迅速下降时却会使金属部件产生不易处理的问题。以磁盘驱动器为例,一般来讲磁盘驱动器只能在5~55℃范围的环境下工作,若低于这个温度,由于金属的钝化,可能会造成数据读写的错误,而且软磁盘片也会由于低温而变得极为脆弱。而且温度过低还容易出现水汽的凝聚和结露的现象。为避免低温所造成的困扰(尤其是北方城市),最好的办法是在电脑开机之前,将电脑加温至室温并保持这个温度。电脑从冷的环境进入温暖的环境以后,要过一个适应期才能开机,否则会产生结露现象,这些附着在电路板或元器件表面的小水珠,轻者腐蚀元器件和电路板,重者造成短路故障。据统计,温度每超出正常温度10℃,计算机的可靠性就下降25%。看来电脑也要防冻的说法,绝非戏言。
就元器件而言,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所和要求,分为军用级、工业级和民用级三个等级。功能相同而等级不同的器件,价格相差数倍,它们主要差异就在抗恶劣环境的能力上。如果电脑的电路板上使用了低温特性不太好的元件,就只有预热一段时间,才能进入正常状态。
一些计算机的电源风扇进入冬季后刚开机时呼呼作响,使用一段时间后噪音逐渐减弱。这是风扇轴承中的润滑油冬季过于粘稠,导致阻力增大的缘故。环境温度升高,故障便会自行消失。同样的原因,硬盘在环境温度很低时,由于轴承中润滑剂凝固,盘片也会因阻力大而转不起来,出现“找不到硬盘”的故障。
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都是导致电脑故障甚至器件损坏的罪魁祸首。
家用电脑的工作环境标准温度范围,应维持在夏季22±2℃至冬季的16±2℃之间。一般情况下,环境温度以19至22℃最为适宜。当夏季的环境温度超过30℃时,就应该考虑开启空调进行辅助降温,否则容易出现工作不稳定、重启、死机等故障现象。
近来随着Celeron D特别是Prescott P4的普遍采用,电脑本身的高温问题开始变得愈加突出。因此,当使用上述处理器时,除了选择强劲的CPU散热系统外,一款带有侧置或顶置辅助排风系统的机箱是绝对值得考虑的。同时当室内温度达到34℃以上并且没有空调降温时最好不要长时间使用电脑。
另一方面,虽然温度过低对电脑中的高发热器件比较有利,但它却对硬盘、光驱中的电机、读写磁头摆臂,及系统散热风扇轴承等机械部件的启动和运转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因此,也应尽量避免电脑在过低环境温度下使用。
有,电压不稳定容易冲坏电源和主板,供电不足出现自动从新启动,建议你配备一个UPS 可以缓解和保证电压问题!
太高会发警报 烧坏硬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