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昭弑君后,为何不自己称帝,而让曹奂为帝?

2025-05-10 11:08:05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司马昭弑君后让曹奂为帝,只因为自己称帝的时机还没有来临。曹操在世已经达到了位极人臣的地位,没有人能够和他抗衡,但是曹操没有征服人心,一大批人仍然一心向汉,比如荀彧和曹操戎马一生半辈子,但是曹操提出封王的建议,荀彧第一个跳出来反对,这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意见,而是代表了所有汉臣的想法,曹操意识到现在人们还没有承认曹操,他一辈子都没有登上帝位。

司马超同样面临和曹操一样的问题,这不是一代人能够解决的问题,需要两代三代甚至更多人才能解决问题。司马懿实现了司马家族的崛起,他们掌握了曹魏政权的权力,他们只是在武力上征服了人心,大部分魏国的臣子没有承认司马家族的合法地位,司马懿临终之前不断嘱咐司马昭不能轻举妄动,要牢牢把军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保住自己家族的安全。

司马昭站在权力巅峰,除了至高无上的荣耀,还有无处不在的敌人。他的手下杀死了原来魏国的帝王,已经引起了天下人的愤怒,弑君一直都是臣子最大的忌讳,在这个风口浪尖时刻司马昭不敢登上帝位,他也害怕被群众的舆论所淹没,即使自己勉强称帝难以服众,这种徒有虚表的帝王没有任何意义。

司马昭让曹奂是一种曲线救国的政策。司马昭并没有完全听从司马懿的临终遗言,他在一步一步向帝位逼近,他希望在有生之年成立属于自己的帝国,不过弑君这个罪名他不敢背负。另立曹奂为帝走禅让的途径来成为帝王,将来劝退曹奂自己称帝,更能得到大家的认可, 确立自己帝王的合法性,名正言顺的建立西晋王朝。

回答2:

因为司马昭怕如果自己称帝的话便会舆论四起,到时候可能会引起众人反抗,所以他不敢贸然称帝。

回答3:

因为他认为他还没有完全掌控朝政,依旧有不少人效忠于曹魏政权,所以只好立一个傀儡,这样江山还是曹魏的,但是实际政权掌握在他的手里,他能够趁此斩除异己。

回答4:

因为司马昭不希望当皇帝,因此选择立曹奂为傀儡皇帝,从而能够更好的掌握朝政

回答5:

这是因为,司马昭还需要和曹氏皇族合作,继续将自己藏在影子里,控制朝政,而且他的势力,还不足以完全化家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