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下的民事纠纷被告人会被限制出境

2025-05-10 03:21:21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五条 执威慑制度 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人民法院可以对其采取或者通知有关单位协助采取限制出境,在征信系统记录、通过媒体公布不履行义务信息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措施。

扩展资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第十二条 中国公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准出境: 

(一)未持有效出境入境证件或者拒绝、逃避接受边防检查的; 

(二)被判处刑罚尚未执行完毕或者属于刑事案件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的; 

(三)有未了结的民事案件,人民法院决定不准出境的; 

(四)因妨害国(边)境管理受到刑事处罚或者因非法出境、非法居留、非法就业被其他国家或者地区遣返,未满不准出境规定年限的; 

(五)可能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决定不准出境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准出境的其他情形。

回答2:

被执行人限制出境的规定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第十二条:中国公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准出境:未持有效出境入境证件或者拒绝、逃避接受边防检查的;被判处刑罚尚未执行完毕或者属于刑事案件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的;等等。

回答3: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出入境管理法》第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批准出境:一、刑事案件的被告人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认定的犯罪嫌疑人;二、人民法院通知有未了结民事案件不能离境的;三、被判处刑罚正在服刑的;四、正在被劳动教养的;五、国务院有关主管机关认为出境后将对国家安全造成危害或者对国家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另《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出入境管理法》第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边防检查机关有权阻止出境,并依法处理:一、持用无效出境证件的;二、持用他人出境证件的;三、持用伪造或者涂改的出境证件的。

回答4:

涉及财产类,有10万以上就有可能限制了。

回答5:

法院可以对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的被执行人采取限制出境措施。
限制出境,指有权机关依法对入境的外国人、无国籍人或本国公民采取的阻止其离境的行为。限制出境制度旨在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以及公共秩序,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五条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人民法院可以对其采取或者通知有关单位协助采取限制出境,在征信系统记录、通过媒体公布不履行义务信息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