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适合自己的方法。方法一般有两种,针对不同的学科,自然主义以模仿为主,强调一丝不苟的精神,由少积多,如书法、语言等技能。
第二、目的性。这点作者反复强调,成年人要任务驱动而非兴趣驱动。在此我认为不排斥兴趣驱动,但兴趣作为行动的唯一动力确实不足够让成年人维持下去(自己的研究也证明了这点),因此,哪怕是没有任务也要假想个任务来。职业强迫就是一个很好的任务。任务驱动的核心就是要带着困惑和问题,将碎片知识连起来,看得更完整。以教为学就是一个很好的任务目的,将学到的整理出来随时作为分享给别人教给别人的知识,这样不仅促成了知识的分享,也能让知识真正成为自己的,至少暂时成为自己的。想要积累一些信心,可以从游泳开始,慢慢以需要长期时间见效的事情如读书,读书不是读一两本书就能看出气质的变化的。
第三、专注力。作者提倡衣食住行开始练习专注力。这个我非常赞同,和正念生活的理念很一致。吃饭的时候就好好吃饭,要吃出仪式感。看书的时候就开个射灯,学出仪式感。睡眠和运动同样重要,每件事都能练习专注力。某项技能,就别在工具上省钱,投入的资本也是培养专注力的资本。
第四、大师的力量。
第五、制造反馈。这点觉得很有必要,一定要通过文字、录音或录像的方法将的过程成果输出。
第六、怎样突破瓶颈。瓶颈不同于极限,是因为心态、方法等问题暂时没有过的关。作者借鉴打游戏的经验,提出了几个思考改进的方向。
其一,心态,如果一直关注在我能否突破瓶颈,势必会分心,不如不去看结果,专注于要做的事。
其二,和第一个差不多,就是想办法聚焦,这段时间所有的事情都与手头想做的这个目标有关起来。
其三,看看是不是涉猎范围不够广。这三点对研究的突破都很重要,在写文章前总想着写出来能不能发表,那动力就少了一半。专注力提高不了,执行力少了一半。涉猎范围不广,视角窄了一半。因此很值得借鉴。
之前发烧吃的,现在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