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屏手套的原理:
电容技术触摸屏CTP(Capacity Touch Panel)是利用人体的电流感应进行工作的。电容屏是一块四层复合玻璃屏,玻璃屏的内表面和夹层各涂一层ITO(纳米铟锡金属氧化物),最外层是只有0.0015mm厚的矽土玻璃保护层,夹层ITO涂层作工作面,四个角引出四个电极,内层ITO为屏层以保证工作环境。
当用户触摸电容屏时,由于人体电场,用户手指和工作面形成一个耦合电容,因为工作面上接有高频信号,于是手指吸收走一个很小的电流,这个电流分别从屏的四个角上的电极中流出,且理论上流经四个电极的电流与手指头到四角的距离成比例,控制器通过对四个电流比例的精密计算,得出位置。可以达到99%的精确度,具备小于3ms的响应速度。
电容屏主要有自电容屏与互电容屏两种,较常见的互电容屏为例,内部由驱动电极与接收电极组成,驱动电极发出低电压高频信号投射到接收电极形成稳定的电流,当人体接触到电容屏时,由于人体接地,手指与电容屏就形成一个等效电容,而高频信号可以通过这一等效电容流入地线,这样,接收端所接收的电荷量减小,而当手指越靠近发射端时,电荷减小越明显,最后根据接收端所接收的电流强度来确定所触碰的点。
电容屏要实现多点触控,靠的就是增加互电容的电极,简单地说,就是将屏幕分块,在每一个区域里设置一组互电容模块都是独立工作,所以电容屏就可以独立检测到各区域的触控情况,进行处理后,简单地实现多点触控。
其原理为,当电容屏工作时当中的导电夹层内形成一个交流电场,当人体触摸到屏幕时,在手指和导体层之间就会形成一个电容并产生放电现象,会有一定数量的电荷转移到人体上,从而导致屏幕边缘的电极电压改变,依此计算出触摸的准确位置。而戴上手套相当于加入了一层绝缘物质,使得电容屏无法对其作出反应。
通俗说一下手套模式和普通模式区别!
电容屏普通模式(静电模式):通过裸手触碰完成屏幕电子与裸手静电交互完成触屏操作
电容屏手套模式(超静电模式):手套无论是皮质还是棉麻类纤维,都存在细微的静电,通过细微静电感应交互完成触屏操作。
注:两者耗电有细微差异(可忽略)但是,手套模式(超静电模式)太过灵敏,放在口袋里如果未关屏,布料会不停的进行触控。自然不方便,所以裸手使用不必开启。
提取电信号中最强的一条通过相关硬件进行筛选,只是感应精度变高了,相对耗电会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