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异同
(1)相同点
①历史背景:都发生在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清政府极端腐败,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②目的:都为改变现状,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③领导阶级及其特点: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都既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又有对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的软弱妥协。
④最终结果及其原因:都没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根本原因都在于资产阶级本身的局限性和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2)不同点
①政治主张:领导戊戌变法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制,保留皇帝。领导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推翻帝制,实行民主共和。
②手段及性质:戊戌变法靠皇帝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辛亥革命采取自下而上的武装斗争,是比较完整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③结果也有不同的一面:戊戌变法半途夭折,完全失败,变法法令被废除。辛亥革命毕竟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取得了很大成功。
一、不同点
代表阶层: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代表资产阶级上层,他们极力接近封建社会上层人物,更多地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代表了中小资产阶级,他们紧紧依靠华侨、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等,较大程度上体现了资产阶级革命性。
思想主张:维新派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在维护孔子的名义下,批判封建的因循守旧思想。革命派直接用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思想武器,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变革的目的:维新派主张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制,要求发展资本主义,但未触及封建土地制度。革命派按照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反对实行君主立宪制,主张推翻清朝统治、改变封建土地制度,提出了“平均地权”的土地纲领。
手段:维新派主张用和平和改良的方式,幻想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革命派主张以暴力革命推翻封建统治。
性质: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
实际影响:戊戌变法的法令基本被废除,其主要功绩是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二、相同点
产生背景: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危机的加深。
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机。
影响: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
实践结果:都失败了,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的民族危机依然严重。
失败原因:客观原因是反动势力的破坏,主观原因是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
二者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都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