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字语文知识的各种能力运用情况

2025-05-13 03:38:07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一、必答题(共30题,每小题2分)1、“鸿鹄传书”一词,源自于以下哪个历史故事?A、苏武牧羊B、文姬归汉C、楚汉相争D、岳飞抗金2、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谁的文章?A、文天祥B、辛弃疾C、范仲淹D、苏轼3、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故乡是下列哪座乡村?A、山东济南B、山东曲阜C、山东泰安D、江苏徐州5、“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一诗的作者是谁?A、杜牧B、李商隐C、李清照D、王安石6、下列汉字形体演变次第排列正确的是哪一项?A、甲骨文、小篆、楷书、行书、隶书B、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C、甲骨文、隶书、小篆、楷书、行书D、隶书、甲骨文、小篆、行书、楷书8、下列地支与其生肖配对正确的是哪一项?A、子——兔B、巳——蛇C、酉——猴D、申——鸡9、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片名系取自我国古代一位词人的词作。请问这位词人是谁?A、辛弃疾B、李煜C、宴殊D、李清照10、“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句是谁对谁的评论?A、钟嵘对陶渊明B、苏轼对王维C、欧阳修对李白D、王国维对苏轼11、成语“差强人意”一词的意思是什么?A、差的让人不能接受B、勉勉强强还说得过去C、强迫他人接受自己的意见1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写的是什么景色?A、秋色B、梨花C、雪景D、雨景13、“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出自谁之口?A、荀子B、老子C、孙子D、孟子14、下列哪一部典籍不属于“四书五经”?A、《中庸》B、《尚书》C、《春秋》D、《左传》15、“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和“语不惊人死不休”是那两位诗人的自况?A、孟郊、李白B、贺知章、杜甫C、贾岛、杜甫D、孟郊、陆游16、“黔驴技穷”这一寓言故事的作者是谁?A、庄子B、柳宗元C、韩愈D、荀子17、“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果如公言,宋室何至南渡;罪名莫须有,忠冢栖霞山,长留人愿,国魂几时北来。”这幅对联描写的历史人物是谁?A、岳飞B、辛弃疾C、范仲淹D、陆游18、唐人诗句“千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的作者和句中人物分别是谁?A、白居易、杨贵妃B、李商隐、武则天C、李贺、嫦娥D、杜甫、王昭君19、“落花流水”一词的本意是形容什么季节的景象?A、深秋B、寒冬C、残春D、盛夏20、“丑恶小鸭”这个形象来自于下列哪部童话集?A、格林童话B、伊索寓言C、安徒生童话D、郑渊洁童话21、在“网开一面”的典故中,“网”是用来做什么的?A、捕鸟B、捕鱼C、捕兽D、捕虫22、“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句语出自谁?A、托尔斯泰B、培根C、高尔基D、莎士比亚23、转到抢答24、曾使“洛阳纸贵”的是下列哪一部作品?A、司马相如《子虚赋》B、曹植《洛神赋》C、左思《三都赋》D、张衡《归田赋》25、有一首词的上阙是这样写:“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请判断这首词的词牌是哪一项?A、声声慢B、苏幕遮C、江城子D、念奴娇26、相传我国古代能作“掌上舞”的人是:A、杨玉环B、貂蝉C、赵飞燕D、西施27、我国古代诗歌史上被称为“双璧”的一篇是《孔雀东南飞》,另一篇是:A、木兰诗B、木兰辞C、琵琶行28、李清照的《如梦令》里的“绿肥红瘦”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景象?A、晚春B、盛夏C、初秋D、寒冬7、什么时候适合用“七月流火”来形容?A、炎炎夏日B、夏去秋来C、春去夏来D、秋去冬来4、古代小说常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形容女性之美,其中“闭月”是指:A、王昭君B、杨玉环C、貂蝉D、西施E、赵飞燕二、抢答题(共10题,每小题2分)1、《山海经》属于以下哪一类著作?A、神话故事B、地理著作C、人物传记D、文人随笔2、成语“趋之若鹜”中的“鹜”是指哪一种动物?A、马B、乌鸦C、野鸭D、老鹰3、下面哪一句作为“梨花院落溶溶月”的对句最好?A、柳树池塘淡淡风B、榆荚临窗片片雪C、带水芙蓉点点雨D、丁香初绽悠悠云4、下列哪一部典籍不属于“四书五经”?A、《中庸》B、《尚书》C、《春秋》D、《左传》5、李白诗作《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广陵”是现在的哪里?A、广州B、扬州C、福州D、南京6、被恩格斯称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最初一位诗人”的是谁?A、达芬奇B、但丁C、歌德D、莎士比亚7、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分别是:波兰哥白尼、意大利但丁、英国()和中国()。A、雪莱鲁迅B、雪莱屈原C、莎士比亚鲁迅D、莎士比亚屈原8、“叹为观止”本意是赞美什么尽善尽美,无以复加?A、文章B、风景C、音乐与舞蹈D、建筑物9、中国古代的书籍叫“简册”,其中“简”是用于书写的狭长竹木片,若干“简”编起来就成为“简册”。简册是怎样书写的?A、用毛笔写B、用刀刻字C、先用毛笔写再用刀刻D、用火烤字10、关于中国姓氏起源,唐人柳芳说:“氏中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宣……氏于事,则巫乙匠陶。”由此类推,王、侯、公孙等姓氏应来源自()A、族号B、邑号C、爵号D、官号有的是网上找的,有的是原创,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