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间谍是谁,孔子也是间谍

2025-05-08 12:24:05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你好!

  1. 为敌方刺探消息的人被称为“间谍”,最早具有这个义项的字眼是“谍”。

  2. “谍”的历史非常悠久,据《左传》记载,夏朝时就已经出现了“谍”:“使女艾谍浇。”夏王朝被后羿和寒浞取代,浇是寒浞儿子的名字,后来复国的少康向浇的身边派出一个叫女艾的间谍。这是我国有记载以来的第一个间谍。

  3. 不过“谍”的意思跟今天间谍的意思还是有区别的,“谍”是一个形声字,形从言,既然从言,当然就要说话,因此《说文解字》解释道:“谍,军中反间也。”使用反间计当然需要三寸不烂之舌,这是“谍”的本义。

  4. 很多关于间谍的事件都被保存至历史内。而古代的著作例如:中国的《孙子兵法》,和著名的印度军事专家考底利耶。《孙子兵法》还将间谍分成乡间(又称因间,敌人的同乡)、内间(敌国的官吏)、反间(收买敌人的间谍)、死间(向敌人散布谣言,事败后,间谍必死)、生间(能活着回来的间谍)五种。

  5. 秦朝末年刘邦在攻取齐国时,派出辩士郦食其前往游说,劝齐王投降,韩信在齐王投降之际却加紧攻齐。最后郦食其遭烹杀,这是死间。国共内战后期,胡宗南发现熊向晖是中共派来的间谍,却不敢向上层报告,只好把他送出国念书,这是生间的代表作。

  6. 与“间谍”词义相近的词;奸细、细作、斥候、探子、特工、特务等。

  7. 间谍为什么又称为“奸细”呢?原来间谍在古代叫“细作”,“细”的本义是微、小,地位卑微的人就称为“细人”,平头百姓叫“细民”;“作”是事情、事业,间谍工作不属于正面战场的大规模作战,而是偷偷摸摸,很像地位卑微的事情,故称“细作”。

  8. 希望对你有帮助。

回答2:

间谍,在中外历史上一直是相当活跃的一个特殊群体。被称为我国古代第一部兵书的《六韬》中已出现“间谍”一词,其中的第三卷《龙韬》里曾记载:“游士八人,主伺奸候变,开阖人情,观敌之意,以为间谍。”间谍,不论是此名词,还是具体的人,在中国出现的时间都很早。在托上古周初姜太公之名而写的古兵书《六韬》中,已经出现了“间谍”一词,第三卷《龙韬》中有这样一句话:“游士八人,主伺奸候变,开阖人情,观敌之意,以为间谍。”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在战役开始之前,选派八名“游士”到敌国侦察,收集政情资讯和社会舆情,了解敌人真切意图,进行间谍活动。由此可见间谍在中国出现时间之久远。实际上,《六韬》中所记的“间谍”,并不是中国最早的间谍,在比周代更早的夏代就有了间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