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乳腺炎的初起阶段主要表现为乳汁淤积,热毒内盛,其治疗原则为疏肝清热、通乳消肿,可用瓜蒌牛蒡汤加减,药用瓜蒌、牛蒡子、天花粉、黄芩、陈皮、栀子、金银花、柴胡、甘草、连翘等。通乳加穿山甲、木通、王不留行;气郁加橘叶、川楝子;发热明显加生石膏、重用黄芩;肿胀痛者加乳香、没药、赤芍;需要回乳者加焦山楂、焦麦芽。同时可予外敷金黄膏、玉露膏;或用芒硝溶液湿敷。对乳汁排出不畅者,可定时进行乳房按摩,具体操作后述。
急性乳腺炎成脓期如脓肿确已形成,则应及时予以切开排脓。切开时应在肿块变软、皮肤透亮、波动感及压痛最明显处切开。术前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手术程序进行有关的消毒及准备工作,让患者取一合适的体位。向患者交代病情及手术步骤,取得患者的配合。术中手法应轻柔,避免手法粗鲁或患者突然的动作引起意外事故。不要在患者饥饿、疲劳、睡眠不足等状态时手术,以免发生刀晕。操作时切口应按辐射状方向,以免损伤乳管,如果脓肿位于乳晕处,则可沿乳晕边缘行弧形切口;刀尖宜向上轻挑,便于掌握切口的大小、深浅及方向,避免手术刀向下切割太过,导致切口过深、过大;切口应选在脓肿稍低的位置,以使脓液畅流,不致形成袋脓。切开后让脓汁自行流出或稍稍加压,助其排出,不可强力挤压,以免感染扩散。如果为乳房深部脓肿,则应在乳房下缘作弓形切口,将乳房与胸大肌筋膜分离后,上翻乳房,切开脓腔,引流脓液。如果脓肿较小而浅,则可穿刺后用16号针管将脓液抽出,并外敷金黄膏,结合其他治疗,可免去切开之苦。
切开排脓后,局部可用八二丹或九一丹提脓排毒,并用药线引流;若脓出已净,则可改用生肌散收口,并用红油膏纱布外覆。如果有袋脓现象,则可用垫棉法治疗,即在脓腔下方放置一棉垫,并予加压包扎,使脓液不致潴留。如果形成乳房部窦道,则可用五五丹药捻插入窦道,以腐蚀管壁,待脓液消失后,予生肌散促进窦道愈合。除局部治疗外,仍可予以适当的内服药物,以促进托毒排脓,扶助正气,加速创口愈合。
以上介绍的是以中医中药为主的治疗方法,必要时可用适当的西医西药治疗,如口服或注射抗菌素。特别是严重的感染,局部及全身症状明显时,应早期足量应用有效的抗菌素。目前,各类抗菌素不断更新换代,但对急性乳腺炎来说,普通青霉素仍是极其有效的,因此我们建议,只要不过敏,抗菌素宜首选青霉素,以静脉注射效果为好。但值得说明的是,最好不要因图省事,而只用抗菌素治疗,不接受中医中药治疗。单用抗菌素有时会使乳房的急性炎症迁延难愈,形成僵块。由于中医中药治疗本病有明显的优势,故应以中医中药为主,在适当的时机予以适当的抗菌素治疗,临床会取得很好的疗效。
病情分析:患有早期的乳腺炎如果没有及时的治疗的话,其乳腺炎就会恶化,演变成为化脓期急性乳腺炎,这时,女性的乳房就会出现有局部乳房变硬,肿块逐渐增大,部分患者还会出现高烧、大便干燥、脉搏加快、寒战、全身无力、同侧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增高等等的异常症状。 当女性患有乳腺炎的时候会出现有乳房脓肿,乳房组织大块坏死,乳房胀痛,乳房硬块,乳房局部皮肤红热,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有寒战、高热、脉搏加快等症状。 指导意见:对于乳腺炎的治疗,如果不是很严重的话一般采用局部理疗和热敷的方法,还可以考虑乳腺安康外敷组合来治疗;对于已经形成脓肿,应切开排脓;如果这些方法都没有效果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抗生素的治疗。
病情分析:
你好,乳腺炎是指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是产褥期的常见病。乳腺炎是初产妇常见的一种病症,轻者不能给婴儿正常喂奶,重者则要手术治疗。但能及早预防或发现后及时治疗,可避免或减轻病症。
指导意见:
全身应用抗生素。为防治严重感染及败血症,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选用抗生素,必要时静脉滴注抗生素。局部热敷,或用鲜蒲公英、银花叶各60克洗净加醋或酒少许,捣烂外敷。用宽布带或乳罩托起乳房。
病情分析:
您好,急性乳腺炎治疗,可以患侧乳房停止哺乳,奶涨的话用吸奶器吸出,最好静脉应用抗生素
指导意见:
建议您可以患侧乳房停止哺乳,奶涨的话用吸奶器吸出,最好静脉应用抗生素,局部应用热毛巾外敷
病情分析:
患有早期的乳腺炎如果没有及时的治疗的话,其乳腺炎就会恶化,演变成为化脓期急性乳腺炎,这时,女性的乳房就会出现有局部乳房变硬,肿块逐渐增大,部分患者还会出现高烧、大便干燥、脉搏加快、寒战、全身无力、同侧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增高等等的异常症状。
当女性患有乳腺炎的时候会出现有乳房脓肿,乳房组织大块坏死,乳房胀痛,乳房硬块,乳房局部皮肤红热,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有寒战、高热、脉搏加快等症状。
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对于乳腺炎的治疗,如果不是很严重的话一般采用局部理疗和热敷的方法,还可以考虑乳腺安康外敷组合来治疗;对于已经形成脓肿,应切开排脓;如果这些方法都没有效果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抗生素的治疗。
乳腺炎是乳房的急性化脓性感染,为细菌(金黄色葡萄菌等)经乳头皲裂处或乳管口侵入乳腺组织所引起。本病以初产妇为多见,好发于产后第3-4周。发病前常有乳头皲裂,乳头隐畸形,乳房受挤压,乳汗淤积等诱因。
乳腺炎的表现初起为乳房肿胀、疼痛,肿块压痛,表面红肿,发热;如继续发展,则症状加重,乳房搏动性疼痛。严重者伴有高烧,寒战,乳房肿痛明显,局部皮肤红肿,有硬结、压痛,患侧腑下淋巴结肿大,压痛。炎症在数天内软化,形成乳房肿,有波动感,脓肿深的皮肤发红及波动感不明显。形成乳腺炎的主要原因有乳腺管阻塞,乳汁淤积;或因婴儿吸乳时损伤乳头所导致。乳腺炎的临床特点为发病急,可伴有发热、畏寒,病侧乳房红肿热痛,出现硬块,最后形成脓肿等。
建议还是用药治疗,推荐用“乳康宁组合”,它可以进一步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功能,调节免疫、神经、内分泌的功能,一方面使卵巢功能正常化,从而使黄体素和雌激素平衡分泌,解决乳腺增生根本原因。对于乳腺增生、乳腺炎、乳腺纤维瘤等乳房疾病采用无疼痛、最迅速、最彻底的途径轻松治愈。
网站你可以去看一下,有好多乳腺方面的知识。我给你找一下,稍后为你补充
1早期乳腺炎的治疗,初起阶段主要表现为乳汁淤积,热毒内盛,其治疗原则为解毒清热、通乳消肿,内服药:汤药:可用瓜蒌牛蒡汤加减:瓜蒌、牛蒡子、天花粉、黄芩、陈皮、栀子、金银花、柴胡、连翘、穿山甲、王不留行、漏芦、气郁加橘叶、川子;发热明显加生石膏,重用黄芩,肿胀痛者加乳香、没药、赤勺。
2
内服:土茯苓15克,蒲公英12克,败酱草15克,地丁草12克,忍冬藤30克,瓜蒌皮12克,川郁金9克,王不留行9克,连翘9克,栀子10克,甘草3克。上药浓煎,取汁三小碗,每日服3次,每次一小碗。
3化脓期:成脓期的治疗有两个原则:一是回乳:二是充分排脓。治疗:清热解毒,排毒透脓,方选散结丹1号或透脓散加减:当归、生黄、穿山甲、川、皂角刺、野菊花、蒲公英、地丁、黄芩、金银花、桔梗、生甘草、焦山楂、焦麦芽。外科:呈放射状切开引流,以免伤及乳络、乳晕、乳头;乳房脓肿小而浅者,可用针管穿刺抽脓,外敷乳腺治愈膏(贴)或金黄散;亦可用火针引流,用一根较粗的金属针(4毫米)或三棱针,用火焰烧红,快速刺入脓肿处。然后迅速拔出。溃后期:此期治疗以排脓提毒为法,汤药选用四妙汤加减:炙黄芩、当归、金银花、蒲公英、野菊花、炙甘草。局部切排脓后用八二丹或九一丹提脓排毒,并用药线引流,若脓出已净,可改用生肌散收口,并用红油膏纱布外敷;如有袋脓现象,则可用垫棉法治疗,使脓液不致潴留;如果形成乳房部窦道,则可用五五丹药捻插入窦道,以腐蚀管壁,待脓液消失后,予生肌散促进窦道愈合。 外敷:生大黄、川黄柏各15克,共研为末,加冰片适量调和,分9包。取药一包,以白酒调成半糊状,敷患处,每日两次适时换药。 上法内服外敷治疗乳腺炎,能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疏通乳络、消肿散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