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园林素负盛名,《扬州画舫录》有“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林胜,三者鼎峙,不分轩轾”之句,后来,经过多次变乱,扬州园林很多都荒废了。但是,直到现在还保留着一些很有特色的、秀丽多姿的园子。有人认为,扬州园林是北方皇家园林与南方私家园林之间的一种介体,其原因一是清帝南巡,四商杂处,交通畅通;二是南北园林匠师技术交流的结果。扬州园林既具有皇家园林金碧辉煌、高大壮丽的特色,又有大量江南园林中的建筑小品,自成一种风格。
个园的特色------四季假山个园建于清代中叶。因园主爱竹,园内遍植竹子,因竹叶的形状象“个”字,故以“个园”名之。竹是中国古代文人喜欢歌颂和表现的题材,认为它是清高、有节气的象征。苏东坡曾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之语。
个园面积约30亩,但由于布局巧妙,显得曲折幽深,引人入胜。扬州园林,素以叠石为胜。个园就是一个以假山堆叠精巧而著名的园林。造园工匠们选用褐黄石、太湖石、雪石和状如竹笋的石笋,叠成四组假山,表现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称为四季假山。
春景,在竹丛中选用石笋插于其间,取雨后春笋之意。夏景,是在浓荫环抱的荷花池畔,叠以湖石,使人感到仲夏的气息。人们称赞这一组假山叠得好,说它是“夏山苍翠而如滴”。表现秋景的是坐西朝东的黄山石,这座假山叠得最好,也最高大,长达五十米,峰峦起伏,山热雄伟,登山四望,使人有秋高气爽之感。冬景是用白色的雪石堆砌,象征隆冬白雪。游园一周,如经历春夏秋冬四季。
扬州有很多园林,究竟哪几个园林值得一去,各自的特色又是怎样?给大家推荐三个园林:1.个园:位于最繁华的东关街上,是清代扬州盐商宅邸私家园林。后花园中以笋石、湖石、黄石、宣石叠成的春夏秋冬四季假山最为出名,里面还有一个很大的竹园,令人叹为观止。2.何园:被誉为“晚清第一园“,主要特色是充分发挥了廊道建筑的功能和魅力,1500米复道回廊,发挥了中国园林艺术的回环变化之美和四通八达之妙,是中国最早的立交桥雏形。3.小盘谷:位于丁家湾大树巷内,清代光绪三十年(1904年)两江总督周馥购得徐氏旧园重修而成。园内假山峰危路险,苍岩探水,溪谷幽深,石径盘旋,故而得名“小盘谷”。三个园林都很不错,但是由于现在是旅游旺季,何园、个园的游客很多,旅游团一个接着一个进园,游览的体验不是很好。要想游览体验好,推荐去小盘谷,那里游客非常少,售票阿姨说游客每天也就几十人而已。在小盘谷里有一个小水井,游客还可以体验一下打水呢!何园门票:45元个园门票:45元小盘谷门票:20元
扬州园林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以其独特的风格在中国园林中占有重要地位。
具体表现在:园林院落的组合处理、园林建筑的设计理念、园林水景的独特处理、园林山石的安排,形成了独具风格的中国文化艺术特色。
扬州园林历史发展扬州园林素负盛名,《扬州画舫录》有“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三者鼎峙,不分轩轾”之句,可见,乾隆嘉庆年间,甲天下的是扬州园林,而不是苏州园林。
隋炀帝开通运河,三下扬州,使扬州成为我国南北水上交通的枢纽,发展至唐代,商贾如织,经济和文化呈现出空前繁荣,当时扬州,城廓巍峨,亭台呈布,河渠四达,帆樯如云,堤柳如烟,树木葱茏,街灯辉列,市井相连。地利和天时使扬州成为我国最早开展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城市之一。经济和文化的高度繁华,促使园林的兴盛。除官衙园外,又出现了私家竞造园林的风气。
宋代扬州,由于唐代末年,军阀混战,扬州成为战场。
清代扬州成为南北漕运和盐运的咽喉,经济、文化再度出现极度繁华的局面。特别是扬州设立两淮盐运使,全国各地盐商云集扬州,盐商又是商人中最富有者,生活奢侈,挥金如土,不惜斥巨资竞相修造邸宅、园林。
据统计,扬州城内私家园林最盛时达200多处。
然而经过盐制改革、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战争,大量的扬州园林或荒废,或焚毁,或拆卖,扬州园林开始由盛而衰。可以说,扬州园林的命运和他们的主人的命运紧密联系。太平天国起义镇压后,两淮盐业死而复生,官僚和盐商又开始纷纷造园,但园林建造的中心已经转向苏州,此时建造的园林已远不能与盛时相比。至民国时期,扬州园林仅剩下残破的60余处。大跃进和文革时期,扬州园林又一次被大量破坏,现仅剩30处左右。但是,目前还保留着一些很有特色的、秀丽多姿的园子。
建筑特点扬州多盐商,为了迎合帝王宸游,请了各方名匠,借鉴了各方的园林特色,形成了扬州城南北建筑差异。
北有北京承德的皇家园林可借,南有苏州、杭州的私家园林可鉴,再加之自己的独特创新——阴柔阳刚的结合,从而使得扬州园林具有南秀北雄相互融合的特点,这是它在中国园林中具有独特魅力并著称于世的重要原因。
因为盐商又是商人中最富有者,生活奢侈,所以扬州建筑多富贵气派,颜色绚丽,既有北方宫廷园林的气势,又有岭南园林的精美装饰,但也不乏江南园林灵动的特点。
个园作为一座典型的扬州园林,除了假山奇特怪异外,其建筑的风格也很有个性,如漏窗的处理。右图是入口处的大漏窗,从窗与墙的比例来看,显然漏窗太大了。若是置于苏州园林,必是个劣品;但在扬州,却是其风格之所在。
个园大漏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