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中书令为三省长官,真宰相,品级本为三品,大历中升至正二品。
中书令,官名。汉武帝时以宦官担任中书,称中书令,置令与仆射为其长,掌传宣诏命等。中书令、尚书令在西汉并置,与谒庭令、内者令等都是由宦官士人担当。
中书令是帮助皇帝在宫廷处理政务的官员,中书令负责直接向皇帝上奏的密奏“封事”,责任重要。西汉年间中书,乃归属于内廷宦官机构,负责在皇帝书房整理宫内文库档案,与皇帝有频繁接触的机会,其主官称中书令。司马迁中年以后,掌天官学识过人等原因,以太史公的身份担任中书令,朝位在丞相之上,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中书令。
扩展资料
正三品
职官:中书令、侍中(代宗大历年间擢升正二品)、六部尚书、十六卫大将军、太子宾客、太常卿、太子詹事、中都督、上都护。
文散官:金紫光禄大夫。
武散官: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
勋:上护军。
参考链接 唐朝官职表_百度百科
唐代初年,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是国家最高的政务机构,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中书省负责政策制定和决策,中书令为中书省长官,初为正三品,代宗后升为正二品。唐前期名称有变动,右相、内史、紫微令都是中书令别称。
唐初绝对是宰相,唐朝三省门下,中书,尚书,三省长官为宰相,分别是,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但因为李世民当过尚书令,后来就没有了,所以尚书省为左右仆射两个宰相。
后来改了。
中书省,置中书令二人,正二品(代宗以前正三品),高宗龙朔元年(公元661年)改中书省为西台,中书令称右相。中书令为一省之首官,《新唐书·百官志》云:“中书令……掌佐天子执大政,而总判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