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经常会遇到类似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关健在于人们对于乙肝病毒的了解不够专业,再加上社会上的乙肝歧视所导致的。其实乙肝病毒的传染性以及致病性是非常的弱的。 假设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家庭成员的确是需要注意不被传染上乙肝病毒是成立的。由此可以推导出乙肝病毒的传染性是比较强大的,估计这也是你提出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那么你知道中国有多少乙肝病毒携带者吗?2006年国家卫生部最新统计表明中国有9300万乙肝病毒携带者,将近十分之一的人口了。你能保证乙肝病毒携带者遇到了你会向你表明他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吗?你的朋友、同学、同事……,只要你生活在社会中,你就不可能只与家人打交道吧。人的一天大至是8小时工作或者在学校学习,8小时呆在家里与家人在一起,最后的8小时可是躺在床上睡大觉呀。如果乙肝病毒的传染性非常的强,那么不应该只是关注于家庭成员中有乙肝病毒携带者进而应该注意些什么。最好的方法就是把游走于社会上的乙肝病毒携带者给隔离起来,这样才是最有效的防控乙肝病毒大规模传染的最有效的方法。可是现实情况下仅萨斯病毒的防控才运用到了隔离观察的方式,这么看来,乙肝病毒的传染性一定是小于萨斯病毒的。 乙肝病毒主要是通过血液来传播的,试想一下,一位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血液在日常生活条件下是不大可能跑到别人的血管中去吧。经血液这一途径传播是相对于一些特定人群的,例如吸毒者共用注射器。但有一点一定要搞清楚的是,进入血液中的乙肝病毒要想完成感染人的任务是需要一定数量的,这就如同是攻陷某一城池需要一定数量的士兵。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曾经共用注射器吸毒的人们并非个个都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再举个例子吧,目前流行的“猪”流感你一定非常的熟悉吧。飞机的空间的密闭性也是非常的好的吧。对于外国入境的飞机上有一位最后确诊是“猪”流感患者,可是对于同机的众多乘客进行隔离观察的结果表明,并非所有的乘客都被感染上“猪”流感了。 “猪”流感可是通过呼吸空气传播的,同机的乘客是不可能不呼吸的。所以并未发生大规模的传染正是因为空气中的“猪”流感病毒的浓度太低了,因此进入所有乘客体内的病毒数量太少了,少到了不能引发感染。医务工作者是不可能知道飞机正在飞行时其空间中的病毒的浓度到底是高还是低,但是为了防控“猪”流感病毒的扩散就得发扬医务工作者的“职业病”———小心。 再说一说2005年乙肝防控指南吧,其中共用牙刷也被列入到可能会导致乙肝病毒传染的清单。试想一下,目前的中国发展的也算是够可以的了吧,谁还会与他人共用同一把牙刷呢?更何况共用牙刷也并不只有可能会传染乙肝病毒吧。由此医务工作者的小心可见一斑,可是由于宣传的不够,导致大众对此产生了错觉———似乎与乙肝病毒携带者共餐也是会导致传染的。 与乙肝病毒携带者共餐,就算有大量的乙肝病毒被吃进了人们的肚皮,可是这样的乙肝病毒并不是直接进入到了人们的血液呀,它们是直接的进入了人们的消化系统。人类的消化系统中有许多的消化液,乙肝病毒们经过消化液的“洗礼”就不可能再兴风作浪了。大块的牛肉、羊肉、猪肉都会被消化液分解成容易吸收的成份了,更何况那些小小的乙肝病毒呢? 综上所述,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家庭成员也并没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但共公的后代也发扬一下医务工作者的“职业病”———小心,建议最好到医院去注射乙肝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