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公元581年建立。隋文帝的贡献:创立新的选官制度;创立《开皇律》;律法不再像南北朝时那么残酷;兴建义仓;创立科举制度;简化地方官制,影响后世千年。隋文帝时期,国家繁荣强盛,政治清明,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大好局面,为了纪念隋文帝的功绩,人们把隋文帝时期尊称为“开皇之治”。隋炀帝则创立科举进士制,收
集三百年战乱失散的文献。隋朝末年由于军阀混战,导致民不聊生,叛军反,被缢弑于江都,仅存在了几十年隋朝便宣告灭亡。唐朝,从公元618年建立,到907年被朱温灭掉,共存在了289年。唐朝的兴盛一定程度上得益于隋朝打下的基础,唐朝继承了隋朝诸多制度,唐朝分前期和后期,中间以安史之乱为界限,前期是昌盛期,后期则是衰亡期。唐高祖建立了唐朝,而唐太宗李世民领兵用十年时间完成了统一大业。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成功登位后,励精图治使唐朝在中国封建社会空前繁荣,出现了“贞观之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居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此后,唐玄宗时期又出现了“开元盛世”,国强民富,升平之世再次出现。但同样也是在唐玄宗时期发生了安史之乱,从此唐朝走向了衰亡。隋唐时,典章制度方面多有建树,如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两税法等,对后世影响深远。隋唐对外采取较为开放的政策,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文学以唐诗成就最大。以初唐陈子昂,盛唐李白、杜甫,中唐白居易、元稹,晚唐李商隐、杜牧为杰出代表。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对后世影响甚大 。颜真卿的书法,阎立本、吴道子、李思训、王维的绘画,《霓裳羽衣舞》等音乐舞蹈,以及众多的石窟艺术,均流传后世。科学技术方面,中国四大发明中的印刷术和火药两项均出现于这一时期。后期的唐朝政治混乱,从牛李党争到宦官专权,其间农民起义不断发生,终于爆发了黄巢起义,起义领袖之一朱温开始叛降唐朝,后又取代唐朝自立为帝,建立了五代的第一个王朝──后梁。隋朝皇帝杨广与唐朝皇帝李渊都是西魏柱国独孤信的外孙,即杨坚与李丙(李渊父亲)的皇后是两姐妹。因此史家多把杨隋与李唐合称隋唐。右图为隋唐时期著名世家,他们之间都有亲戚关系。其中较不明显的是,李世民之临川公主为周法尚孙媳。编辑本段隋唐京城隋唐的主要都城是长安和洛阳。隋文帝杨坚开皇元年(581年)代周称帝,次年,在旧长安城东南龙首原南侧营建新都,名为大兴城;开皇三年迁都大兴城,仁寿四年(604年)炀帝即位,诏以洛阳为东京;大业元年(605年)营建洛阳新城于汉魏旧城西十八里,迁都于此。此后长安虽仍居“京师”之名但朝廷百官常驻东京,成为实际上的首都。大业五年改称东都。唐初都长安。690年武则天称制,遂定都洛阳。光宅元年 (684年)改东都为神都,京师为西京。神龙元年(705年)中宗即位,复以洛阳为东都,长安为京师(通称京城或西京);706年11月,还都长安。
编辑本段政治制度隋朝隋朝在政治上确立了重要的制度,三省六部制,创建了影响深远的科举制度,改革律令;尚书、门下、内史三省制是隋代中央官制的核心。三师、三公虽然地位崇高位居一品但实际上只是荣誉职务。隋代地方上分为州、郡、县三级,后于开皇三年废除郡的行政设置,以州直接统县。隋代州的长官每年年底都要进京述职,称为朝集使。朝廷则派司隶台官员或别使巡省地方。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在政治、经济、法律、兵制等方面,整顿和建立了一系列制度,这些制度对隋以后各王朝,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唐朝唐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唐朝的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中书省的正副长官是中书令和侍郎,下设中书舍人,负责起草诏制。门下省的正副长官是侍中和侍郎,下设给事中,负责审核中书省起草的诏旨,驳正违失,并审批尚书省的奏钞。尚书省的正副长官是尚书令和左右仆射,下设左右丞;该省统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负责贯彻执行中央拟定的政令。因唐太宗曾任尚书令,以后臣下避居该职,形同虚设,故左右仆射实际上成为尚书省的最高长官。唐初,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当时在门下省还设政事堂,为三省宰相共议军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