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化郊北有四方台镇,镇因域南有四方土台而得名。丙戌十二月某日,与兆义凤阁相约,驱车五十里赴四方台同游。
时于土台之南停车,外观依台所建两庙宇,一旧一新:旧者为十余年前建筑,门上横匾书曰“普光寺”,墙体多处已现老化;新者为重设重建,规模略大,造型与材料比之前者均有新意,人云或可取而代之。由庙宇东之小路登台顶,见积雪遮覆,厚可没小腿,虽有前游者足印可循,仍步履艰难作蹒跚状。举目四望,环台东北皆高树,俯仰拖沓各具姿态。扶树下望,台之东与南两向似悬崖绝壁,草木副之;远则可见曲折如带者,诺敏河也。台之西及北,边缘处平缓渐下,与远近田畴相接,如母携子。台顶之中北域有老榆成排,枝上数系红色布带,当地民俗奉之为仙木神树;时又有村民攀树系挂,谓为新春祈福也。老树近旁存庙宇两座,向西南数步又见庙宇一座,皆村民自行搭建,小而简陋,遂想民办毕竟不比公办者也。
台顶之偏东处立水泥横碑一座,白底黑字,隶书为之,具云四方台之起源。据碑文介绍:此台为人工堆建,有史1300余年,金代复修,金兀术以之为点将台,又掘土瓮数孔于其上,贮存梁谷,以充军兵粮秣。后人推测,此地濒河水运便利,临河堆造土台,所贮诸物由呼兰河入松花江直运金之上京,由之可窥当时军事生产经济交通之一斑。凤阁自云,二十余年 前曾独游此地,写过怀古文章,彼时尚可见周围之跑马道旧迹,亦曾身没土瓮掏得变色糜谷,又拨土寻得锈蚀铜钱箭矢,皆传为金兀术时之物也。
中原宋时塞外有金,金兵入侵中原掳徽钦二帝囚五国城;五国城者,今黑龙江依兰之旧迹也。金上京位于今黑龙江阿城市,其远近传有多处遗址所存土痕仅依稀可辨,盖因土木易毁,不比欧洲遗迹之石砌者。绥化所属之兰西县亦传有多处金遗址,皆于隐约中推测其形,最著者有三:一为城东拉哈岗上之王子坟,何代王子至今不详;二为呼兰河东之女儿河,民间传因金兀术之女得名;三为呼兰河东之练兵台,民间传金兀术曾于此地率军练兵。设想民间多传某某与金兀术相关,盖因《说岳全传》传之久矣,百姓不知金帝而知金之主将兀术也。今吾登之四方台亦传为金兀术点将台,宁非此理乎?此言既出,二君皆大笑。
四方台镇路边小店有便餐可用,遂择一静处歇息。小饮半杯以前言谓店主,店主亦笑,答之数语,其意概略曰:或可信之,亦未可知,非知之也。众亦大笑,又饮数杯,朦胧貌中乃成此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