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也斯恶也说的是什么???

2025-05-08 12:20:49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当天下的人都知道美是美了,就会出现丑。 当天下的人都知道好是好了,就会出现恶。 老子是绝对的混乱主义者。他说:你一开始想到秩序,无秩序就出现了。你一想到上帝,魔鬼就已经在那里了──因为思想只能是对立的;思想只能是二分的。思想里面有一个很深的二分法,思想是精神分裂的,它是一个分裂的现象。所以才要这样强调要达到无念的状态──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是一个。否则你还是两个,是二分的、分裂的、精神分裂的。 在西方,精神分裂症已经逐渐变得越来越普遍了,因为所有的西方的宗教在深处都是精神分裂的;他们在分割。他们说上帝是好的。那么把所有的邪恶都放到什么地方去呢?上帝是好的,他不能是坏的,而生活中有那么多坏的东西──把那些坏的东西都放到什么地方去呢?所以就创造一个魔鬼。你一创造上帝,你就立刻创造了一个魔鬼。我必须告诉你──老子从来不谈论上帝,从来不。他一次也没有用过“上帝”这个词,因为一旦你使用“上帝”这个词,魔鬼马上就从同一扇门进来了。打开这扇门──他们两个就一起进来。思想总是对立的。 当天下的人都知道美是美了,就会出现丑。 当人们忘记美的时候,世界是美丽的,因为那个时候不会有丑。当人们忘记“道德”这个词的时候,世界将是道德的,因为那个时候不会有不道德。当没有人强迫、当没有人试图创造秩序的时候,世界将是有秩序的。所有那些试图创造秩序的人都是制造混乱的人──他们在创造无秩序。然而这是很难理解的。之所以困难,是因为我们的整个头脑都被训练过了,被这些精神分裂的思想家训练过了。他们说:选择上帝,拒绝魔鬼;要好,不要坏。你越试图好,你就越感觉到自己内在的坏。 你是否观察过,那些试图变得绝对道德的圣人,他们总是过于敏感自己的罪恶?你去读一读奥古斯丁的《忏悔录》。他的整个一生都试图成为一个圣人,于是就出现了对于罪恶的认知。你越试图成为一个圣人,你就越会感到自己被罪恶包围着。试图好,你就会觉得自己有多么坏。试图爱,你就会碰到恨、愤怒、嫉妒、占有。试图美,你就会越来越觉知自己有多么丑。 放弃二分法。放弃精神分裂的态度。要简单一些。当你简单的时候,你不知道你是谁──美的还是丑的。 这里有一个苏非的故事: 有一个师傅去旅行,他和门徒们来到一家客店过夜。客店的老板告诉他他有两个妻子,一个很美,另一个很丑。 “不过问题是,”客店老板说:“我爱那个丑的,而我恨那个美的。” 师傅问:“怎么回事?这是什么原因呢?” 那个人说:“那个美的太意识她的美了;这使她变得很丑……”当你过于意识美的时候,你当然会变丑,“……而另一个太意识她的丑了。这使她变得很美。” 那个美的一直在想她是美的──她变得骄傲了。当你骄傲的时候,你怎么可能美丽呢?骄傲就是丑。她变得十分自我。你碰到过任何美丽的自我吗?自我怎么可能美丽呢?另一个,另一个丑的、意识自己丑的,变得谦逊了,而谦逊有它自己的美。谦逊,没有任何骄傲、没有任何自我的谦逊会产生美。 所以那个人说:“我很困惑。我爱那个丑的,而我恨那个美的。请你解决我的困惑。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这样呢?” 师傅叫来所有的门徒,他说:“你们也来,因为这是一件应该理解的事情。” 他正好说了老子说的话。他对他的门徒说:“不要骄傲你是知道的。如果你知道你是知道的,你就是无知的。如果你知道你是不知道的,你就是聪明的。一个绝对简单的人两方面都不知道,既不知道他是知道的,也不知道他是不知道的。他完全无自我意识地(unself-consciously)生活。” 现在,我想把这个故事拉长一点。本来它已经结束了。按照苏非们所说的,它已经结束了,但是我想给它一个更深的转变。我想告诉你们,在这个师傅访问以后,我也访问了那家客店,当然是在很多年以后。那个人,那个客店的老板过来对我说:“有一件令人困惑的事情。从前有一个苏非师傅来过,我向他提出这个问题,他把它解决了。但是从此以后,一切都改变了。那个丑女人变得以她的谦逊为骄傲,现在我不爱她了。不仅她的身体是丑的,现在她的本质,她的整个本质都变丑了。而那个美丽的女人,她知道自己对于美丽的意识破坏了自己的美丽,所以就放下了这个意识。现在我爱她。不仅她的身体是美丽的,她的本质也变得很美丽了。”所以他对我说:“现在请你告诉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然而我告诉他:“请你保持沉默。如果我说了什么,那么这个故事又会发生一次转变。所以,保持沉默!” 自我意识就是疾病。实际上,无自我意识就是悟。开悟就是:无自我意识。但是在二分之间,在二者之间,在两难之间,你怎么可能无自我意识呢? 你总是在选择:你选择美,丑变成了你的阴影;你选择虔诚,不虔诚变成了你的阴影;你选择做圣人,罪恶变成了你的阴影。选择──你就会有困难,因为正是选择分裂了生命。不要选择,成为无选择的,让生命流动。有时候它看起来象上帝,有时候它看起来象魔鬼──两者都很美。你不要选择。不要试图做一个圣人;否则你的神圣将不是真正的神圣──它里面的一种骄傲会使每样东西都变得丑陋。所以我说,有很多次,罪人已经达到了神,而圣人错过了。因为罪人总是谦逊的;认为自己是罪人,所以他们不能要求。 我要告诉你们另外一个故事: 有一次,一个圣人敲天堂的门,与此同时,就在他的旁边,一个罪人也在敲。圣人很了解那个罪人。他是他的邻居,他们在同一个镇上,他们也在同一天过世。 门开了。守门人,圣彼德,看也不看圣人一眼。他欢迎那个罪人。圣人的感情被伤害了。一个罪人受到欢迎,这是出乎意料的。 他问圣彼德:“这是怎么回事?您伤害了我。您侮辱了我。为什么罪人受到那样的欢迎,而我却不被接受呢?” 圣彼德说:“这就是为什么。你在期望。他没有期望。他只是觉得感激,因为他来到了天堂。你觉得那是你挣来的。他觉得那是上帝的恩典;你认为你之所以达到它,是因为你的努力。对你来说,那是一种成就,而所有的成就都是自我的。他是谦卑的。他简直不能相信自己已经来到天堂了。” 罪人能够达到,圣人却会错过,那是很可能的。如果圣人过于充满他的神圣,他就会错过。 老子说: 当天下的人都知道美是美了,就出现丑。 当天下的人都知道好是好了,就出现恶。 所以,有和无在成长中相互依存…… 两者都要使用──不要选择。生命是一种相互依存。罪恶也要使用,它的存在是有目的的;否则它就不会存在了。愤怒也要使用,它的存在是有目的的;否则它就不会存在了。在生命中,没有任何东西的存在是没有目的的。没有目的它怎么可能存在呢?生命并非一个混乱,它是一个有意义的宇宙。 有和无在成长中相互依存; ──所以,有和无是一起的── 难和易在完成中相互依存; 长和短在对比中相互依存; 高和低在位置上相互依存; 调和音在和声里相互依存; 前和后在伴随中相互依存; 老子在说,对立的东西并非真的是对立的东西,而是互补的东西。不要分割它们,分割是假的;它们是一体的,它们互相依存。爱没有恨怎么能够存在呢?慈悲没有愤怒怎么能够存在呢?生命没有死亡怎么能够存在呢?幸福没有不幸怎么能够存在呢?天堂没有地狱怎么能够存在呢? 地狱并不反对天堂,它们是互补的,它们一起存在;事实上,它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不要选择,两者都要享受。让两者都存在。在两者之间创造一种和谐;不要选择,这样你的生命就会变成一首对立面的交响乐,而那是所有可能中最伟大的生命。从一方面来说,它是最平凡的,从另一方面来说,它是最非凡的。

回答2:

呵呵,应该是“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出自《道德经》,译文:天下人们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就知道什么是丑了。都知道善之所为善,就知道什么是不善了

回答3: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简而言之就是,社会要恒久发展,就要保持一种平衡,诸如有无、多少、长短、难易,等等,要既有此又有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