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抓逃犯,只是进行侦查,一般列为逃犯,公安自认为是掌握犯罪证据的了,但是否真的有罪,是否一定要进行刑事处罚,要经过法院审判才知道。
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二条 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
第一百六十一条 在侦查过程中,发现不应对犯罪嫌疑人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撤销案件;犯罪嫌疑人已被逮捕的,应当立即释放,发给释放证明,并且通知原批准逮捕的人民检察院。
第一百七十三条 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有本法第十五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
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
人民检察院决定不起诉的案件,应当同时对侦查中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解除查封、扣押、冻结。对被不起诉人需要给予行政处罚、行政处分或者需要没收其违法所得的,人民检察院应当提出检察意见,移送有关主管机关处理。有关主管机关应当将处理结果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
第一百九十五条 在被告人最后陈述后,审判长宣布休庭,合议庭进行评议,根据已经查明的事实、证据和有关的法律规定,分别作出以下判决:
(一)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有罪判决;
(二)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无罪的,应当作出无罪判决;
(三)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
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犯罪疑犯人在逃的,法院是不能判刑的。刑罚是最严厉的法律责任,包含着限制人身自由的法律处罚,所以刑法给予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享有许多诉讼权利,其最主要的一项权利就是辩护权,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对指控犯罪有提出自己看法的权利,即承认或者反驳,如果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不能到案,其辩护权就无法行使,因此,法院在审理刑事案件中对没有到案的被告人或者犯罪嫌疑人是不能缺席宣判的,只能待其归案后,经侦查、审查起诉后,再审理宣判。至于逃犯被抓后如何判刑,要根据逃犯具体触犯的罪名来处罚。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抓获归案之后或罪犯被判处刑罚之后再次脱逃,其就会构成脱逃罪,被处以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六条依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脱逃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劫夺押解途中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